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老家

宁海一村民将自己的厂房打造成乡邻活动室——

同乐园里的温情事

  本报记者 陈醉

  县委报道组 陈云松

  通讯员 华建平

  宁波宁海跃龙街道屠岙村半山腰上,阳光打在一座崭新的金属灰外墙的三层楼宇上,闪闪发光。

  这个占地约5亩、金属质感的房子出现在村庄的土瓦房附近,有些突兀。不过,对于村民来说,这绝对是个有趣的地方。

  推开门,地下篮球场、塑胶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一应俱全,不断有人忙碌着搬运运动器材,堪比城市里时尚的健身房。几个村民卷起裤腿,玩得一身是汗,汗水不小心沾到了裤腿的泥,染得黑晕一片。

  整幢房子最醒目的,便是门口贴着一块“告来宾牌”:“同乐园免费向村民开放……”

  关厂,只为乡邻同乐

  村民都知道,这里原先是村民胡教明两兄弟盖起的厂房,轰隆的针织机器每年产生不少效益。

  2002年,企业效益鼎盛之时,胡教明关闭了针织厂,敲敲打打改造起来。自此之后,棋牌室有了,台球室有了,乒乓球室有了,羽毛球场地和篮球场也都有了,歌舞场地也建了起来。

  除了免费提供场地、设施,胡教明还配备了一个大厨房和简易餐厅,免费供应茶水、点心。每年贴进去几万元,算起经济账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家里人、村里人都说胡教明“傻”。但犯傻,他有他的理由。

  “我们村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几百户人家。但一直以来,村里没有像样的娱乐活动场所,村民们口袋里有钱了,心里却空虚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滋生,很多人不是在牌桌上混着,就是在麻将桌上呆着,风气并不好。”胡教明说,虽然他不常住在村里,可是心里看着很不是滋味,想着自己生活条件好了,能为村里做点什么。

  胡教明打起了自个儿工厂的主意:“何不将工厂改成一个让大家可以健身娱乐的地方呢,既可以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呢!”

  就这样,胡教明前期投资了35万元,对600平方米的单层厂房进行了简单的改造,购买体育器材,初具规模的同乐园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此后的几年里,修整上山的道路,添置健身器材,他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

  前年开始,因为来同乐园的村民越来越多,场地已显得拥挤。胡教明又犯起了“傻”,请来宁波理工学院的设计老师,花了15万元设计了全新的三层结构的同乐园,这不,最近崭新的同乐园正式亮相了。

  改变,引领山村生活

  清晨,第一道阳光叫醒屠岙村时,70岁的胡苗宝便早早来到同乐园,和几个村民打一会乒乓球,出了一身汗,接下来的漫长一天都感觉轻松了。

  这个习惯从同乐园建成开始,已坚持了12年。

  胡苗宝的儿女都在外地,一个人生活有些孤单,以前经常泡在牌桌上,现在没事就泡在同乐园里。“临近中午左右,老邻居们聚到这里,每个人带点新鲜的蔬菜来,大伙一起烧个饭;下午,下棋的下棋,打台球的打台球,还有练字画画的,一天过得很充实。”

  到了晚上,同乐园里亮起灯火,近百名从邻村、本村赶来的老百姓聚在一起,欢歌笑语。“有时候,还会请老师来教大伙跳跳时尚的健身舞,跳着跳着,有矛盾的村民也跳到了一起!”

  最让胡苗宝乐呵的是同乐园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农民文化艺术节”,一办就是三个月,有棋赛、球赛,有戏曲比赛,也有通俗歌曲表演,整个小村庄都充满了歌声、笑声,好不热闹。

  胡苗宝今年摩拳擦掌,参加了“同乐杯”乒乓球比赛,这可是村里的热门项目。

  乒乓球比赛那天一大早,村里参赛的、不参赛的都一窝蜂往同乐园涌,粗粗估算有200人左右。这天便是屠岙村的节日,胡教明的妻子忙着组织部分妇女做包子、下面条,那天不管是比赛的还是观战的,凡来同乐园的都是客,均享受免费的午餐。

  参赛队伍看上去也并不齐整,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12岁的少年,这规则该怎么定呢?可村民们并不在乎这些,也不在乎输与赢,重在参与。于是,在一片喝彩声中,简单的比赛开始了,打到精彩处,掌声不断。

  如此,乒乓球比赛已连续搞了五届,深受村民的喜爱,村子里掀起了空前的打乒乓球热,几乎人人都会来上那么几手球。

  众乐,蔓延更多温情

  如今来同乐园的,不只是小山村的村民了。

  新年临近,胡教明忙着备足杯子、碗筷,并多采购了一些米粮,他要等待一批特殊的客人:不能回家过年的外来工。

  “去年来的不多,只有两三人,有一年大雪,来了几十个人呢!”胡教明自言自语道,不知道今年放假前天气会怎么样,如果遇到大雪天,他这里的储备便能救急了。

  同乐园成为外来工的新年乐园,还要从前年的春节说起。

  那一年,全国各地大面积遭受暴风雪袭击,来宁海打工的好多外来民工因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而滞留在了宁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让他们心里非常纠结,在异地他乡过年,难免又让寒意多了一分。

  不知道是谁听说屠岙村有个同乐园,大伙一合计,不如去那里敲敲门,寻个安身之所。

  得到消息,胡教明夫妻不但举双手欢迎,而且还送上水果、鱼、肉等年货,并热心地帮着张罗,包饺子。唱唱歌、打打球、玩玩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别样的年。

  68岁的杨相荣住在城区,可他也是这儿的常客,冲的就是一股“同乐”精神。

  杨相荣粗粗地给胡教明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维持同乐园的运转,每月开支就需七八千元。除门卫、花木工、物业管理工的工资外,水电费每月要两三千元,煤气一个月要用掉5瓶,其他还要买纸巾、纸杯等,算算一年要花费10万元左右。

  “我们被老胡的‘同乐’精神所感染,所有同学退休后第一个月的工资都会交给我保管,到了退休年龄但没有固定工作的同学不用交钱,然后我们把这笔钱用在同乐园的聚会上。”杨相荣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9 同乐园里的温情事 2014-12-30 3738523 2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