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蛋雕达人杨德贵:

指尖上的舞蹈

  本报记者 叶晖 实习生 王亚君

  一枚小小的蛋壳,一把自制的刻刀,一双灵巧的手,只见杨德贵指尖舞动,刻刀划过,气势磅礴的山川、形态各异的花鸟就呈现在厚度不到0.3毫米的蛋壳上。这便是“蛋雕”,源于6世纪的复活节彩蛋,是近年来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

  指尖耍刀艺

  走进杨德贵的家,书桌上摆放着蛋雕:青白色的鹅蛋壳,半边镂空雕成一棵金树;土黄色的鸡蛋壳中央,刻着一幅石湖清胜图。

  45岁的杨德贵是浙江浙能台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的一位电焊工,他说自己迷上蛋雕,是一次偶然。

  8年前,他在嘉兴电厂检修期间,无意间看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在播放蛋雕节目,便“一往情深”。当晚,他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一个鸡蛋,在鸡蛋壳上简单画了个图案。第二天,他用锯条临时磨了一把简易刻刀,直接在完整的鸡蛋上刻起来。这是他的第一个蛋雕,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从那以后,杨德贵便迷上了蛋雕。他磨了一把专用刻刀,稍有空闲,就刻蛋雕。有时灵感一来,一坐就是一天,从简单的图案到慢慢尝试复杂的图案。

  说着,杨德贵从床底下拿出5个木制箱,一一打开,百余件精美的蛋雕作品躺在小格中,篆体的百福图、沉思的罗汉佛像、绽放的荷花……每个蛋雕都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

  “每创作一个蛋雕,都要经过选蛋、清空蛋体、清洁风干、绘图、雕刻等多道工序。”杨德贵说,他喜欢挑选外形均匀、颜色较深的鸡蛋,这样刻出来的颜色会有渐变过程,立体感更强。选好蛋后,他在蛋的底部钻个小孔,用针筒打进空气,通过增加压力把里面的蛋液慢慢挤出。清洗干净的蛋壳放置风干15天以上,等蛋壳变硬就可以进行雕刻。

  由于鸡蛋壳较薄,在雕刻、整修过程中,就像用指尖耍刀艺,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有一次,杨德贵花了一两个月刻好了一幅古画,却在最后精修的时候,弄破了蛋壳,让他痛惜不已。对杨德贵来说,每个刻出来的蛋雕都弥足珍贵。

  “雕刻时,要始终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经过无数次的刻刀实践,杨德贵从最初两三成的破蛋率,到现在几乎全部完好,越来越娴熟。同时,他还自学了多种雕刻手法,如阴雕、镂空等。

  雅好在其中

  杨德贵每次出差,总会带上刻刀、铅笔、橡皮、美术书等。回来时,也总会带回两三个满意的蛋雕作品。

  “他经常买四五个鸡蛋放在冰箱里,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他也会叮嘱不要用它们,因为这是精心挑选用来做蛋雕的。”杨德贵的妻子任彩凤表示,对于丈夫痴迷蛋雕,她非常支持。“蛋雕是他的兴趣,也是一种雅好,能让他的业余生活充实,挺好。”任彩凤说。

  尽管倾心蛋雕多年,但直到今年单位里的一次展览,才让他成了同事眼中的“名人”。

  今年国庆节,浙江浙能台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为了丰富员工们的文化生活,特意举办了一场个人才艺展示展览。于是,杨德贵就带了自己雕刻的35个蛋雕去参加。

  “同事们都惊呆了,觉得很不可思议。许多人还说要跟我拜师学艺呢!”杨德贵告诉记者,如今,他的蛋雕作品图片都挂到了集团公司的网站上。

  杨德贵说,因为酷爱蛋雕,就连他的女儿也成了“明星”。2008年,当时年仅10岁的女儿杨柠嘉参加学校艺术节,拿出由她自己画图、雕刻,爸爸帮忙加工的福娃蛋雕参展,荣获全校一等奖。

  “看到这么多自己雕刻的蛋雕作品受到肯定和赞美,还是挺有成就感的。”杨德贵说,刻蛋雕是一种比较宁静的生活方式,虽然不热闹也不繁华,但同样能带给家人和朋友一点小幸福,自己也乐在其中。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0 指尖上的舞蹈 2014-12-16 3714857 2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