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已列入浙江生态省建设和“五水共治”考核体系

“肾”健康,水清山更绿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何晓玲 刘力

  虽已进入冬季,这些天,杭州西溪湿地大片的芦苇荡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撑一叶小船漂行于静谧的河道,不仅可以欣赏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原生态景观,还能看到野鸭和迁徙过冬的水鸟。

  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愈发关注,湿地的价值正逐渐彰显。作为全国湿地类型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浙江的湿地总面积达1665万亩,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10.9%。今年起,我省把湿地保护工作列入到生态省建设和“五水共治”考核体系中,湿地资源当如何保护、修复以及利用?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湿地保护工作现场会上,各地分享了彼此的经验。

  护“肾”事半功倍

  “仙山湖分仙山和仙湖,仙湖的水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比西湖还要大一些,水质可以达到II类水。”在长兴县泗安镇的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说,自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水库,到现在,仙山湖蓄积的淡水资源已能保障泗安镇7万多人的生活饮用水。

  在浙江,不少湿地都发挥着“水源地”的功用,淳安的千岛湖,出境水量可以达到钱塘江总水量的40%左右,是杭州乃至华东地区饮用水的重要水源保障。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湿地“大水缸”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

  作为大自然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在净化水质、降解污染方面也发挥着显著的功效,因而享有“地球之肾”的美名。用湿地来净化饮用水,国内这个先例正是由嘉兴的石臼漾人工湿地开创的,五类水进入湿地流转4到8天,流出时就“变身”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类水。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是通过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与栖息水中的微生物等元素共同营造出的生态系统,吸附、降解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元素,形成天然“滤膜”。去年,嘉兴的第二个人工生态湿地——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也已经投入使用,水生植物达到60多种。

  生态修复效果好,基础建设费用却只有污水处理厂的一半,再加上人工湿地本身就是一片美景,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来维持青山绿水。去年,全省在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约2.03亿元,各地实施重要湿地保护、生态修复项目70多个,补植、种植湿地植物3200多亩,清淤105万立方米,护坡护岸80公里,栖息地改造7200亩。目前,我省近30个列入国家“十二五”湿地保护工程的项目中,衢江乌溪江、丽水九龙湿地公园的保护修复工程已启动,其他项目也将相继启动实施。

  丰富物种基因库

  就在上个月,我省在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实施了33只朱鹮的野化放飞。自2008年我省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到现在,成功繁育的136只朱鹮,让这一濒危的“鸟中熊猫”家族,迈出了在浙江地区恢复生存繁衍的重要一步。

  在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数十条鳄鱼正在温室里冬眠。“扬子鳄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沿岸地区,到上世纪70年代末,野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仅有100余条。”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979年尹家边村民自发圈养保护扬子鳄到现在的系统性保护,长兴扬子鳄种群已从11条扩大到5000余条。

  我们随工作人员走到户外,开阔的湿地空间里,芦苇迎风飘摆,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现在天气冷,鳄鱼一般都会打个洞藏起来冬眠,这些洞穴基本上都是贴着水面往上打,现在都能看到。到目前为止,保护区在野外放归的扬子鳄已有500余条。”工作人员介绍,放归的这些扬子鳄个体都有电子芯片标记,族群的繁殖行为将被准确记录,实现动态监测与管理。

  湿地的生态功能的提升,为种族的恢复和延续带来希望。从2009年到现在,宁波在多处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和生态恢复项目,累计投资近10亿元。在象山,县政府先后投入3000万元管理韭山列岛和渔山列岛,改善大黄鱼、江豚、曼氏无针乌贼等保护对象的栖息环境,更引得极度濒危物种黑嘴端凤头燕鸥再度回归。总投资超过2.5亿元的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区内的鸟类已由保护前的4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同时,省林科院组建“浙江省湿地研究中心”,多学科的湿地专家库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15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与种群恢复的研究工作。

  红线守护美江南

  今年,我省划定了森林、湿地、物种三条生态保护红线,并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到2020年,全省要确保湿地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目前,建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仍是最有效的湿地保护措施,而在全省1665万亩的湿地面积中,列入保护区和公园范围的湿地仅有300多万亩,加快拓展保护空间,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多功能的开发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湿地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的兴起,正在为生态资源的保护注入动力。”磐安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磐安的漂流景点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50万元,渔业产值也有230万元。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省在湿地公园与保护区内进行生态旅游的人数达到44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5亿元。

  乘船进入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腹地,一片常年浸泡在水中的森林景致格外动人。“这片水中森林的历史接近60年了,树种主要是柳树,也有部分杨树。”工作人员说,去年起,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启动了五个园区工程,其中,“仙柳湾”景点将把现有的这片水上柳树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到600亩以上,形成以水上森林为特色的主题公园。“我们正在建设的荷博园,将种植超过160种荷花,周边近6.5公里的环湖道路也快要建好了。”她说,届时,游览仙山湖将不再光是游船形式,游客会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湿地生态。

  省林业厅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有湿地及与湿地有关的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小区30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16个。同时,从今年9月起,我省正式开展湿地生态补偿政策的调研工作,将争取尽快建立分级、分类补偿相结合以及政府补偿、市场补给有机统一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到明年6月底前,我省将抓紧完成县级湿地保护名录的确定工作,并确保到2017年,全省建立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0个、湿地合理利用示范区50个、湿地生态教育基地50个,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肾”健康,水清山更绿 2014-12-15 3724631 2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