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依法行政,才能凝心聚力

  本报记者 张冰

  记者随督查组在各地走访时注意到,一个地方是否严格遵循依法行政,与该地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开展情况密切相关。依法行政,不仅是治水、拆违的重要保障,更是深入推进治水、拆违的底气所在。

  缺少依法行政,看似一时轻松,实则后患无穷。

  督查组在某地屡次接到当地群众老何(化名)的举报,称村里有违法建筑,但政府部门始终未处理。接到举报后,督查组进行了现场走访。原来在数年前,当地修公路时拆了村里8户居民的房子,由于某些原因,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当地将拆迁户安置到其他村的农田上建房,目前新房已经建成。

  老何坦言,之所以举报拆迁户的安置房,是因为村里要拆除他家的违建猪舍。他提出:既然自己家的违建要拆,那么安置房未批先建,是否要一视同仁地拆除?拆掉安置房,必然会影响拆迁户正常生活,但不拆安置房,又会招来其他群众的质疑。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的总体进程。

  在老何看来,政府办事不公平。当初,政府部门为方便眼前问题的解决,忽略了土地审批等流程,允许拆迁户直接在耕地上建房,而这个不依法行政造成的恶果,最终只能由政府部门自己吞下。

  随后在另一地区,督查组又发现了颇为“蹊跷”的现象:当地拆违力度很大,各项措施也很到位,但至今仍有数目不小的违建存量。几经询问才得知,在这些存量中,相当一部分是像村委会办公楼这样的公共设施。

  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告诉督查组,省里曾要求各村村委会修建办公场地,有些村就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是省里的要求,那就不用再审批,直接选地、建房即可。但没有走完法定审批程序,从严格意义上讲都属于违法建筑。

  在被抽查的某个村里,除了村委会办公楼,连村里的公厕和健身场所也属违法建筑。村干部说,前者是卫生部门要求修建的,国土部门认为侵占耕地,没有审批而且还要罚款;后者是上级让村委会增加的健身场所,同样没有拿到审批文件。

  目前,当地已根据政策将这些违建公共设施列入“缓拆”范围,并进一步进行调查取证,如果确实符合相关条件,可以补办审批手续,否则就要被拆除。

  督查组遇到的这些案例,并非一句“历史遗留问题”就能完全解释。如果此前能严格依法行政,“违建公厕”、“违建健身场所”等尴尬局面完全可以避免。

  “三改一拆”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需与法治浙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法治为保障持续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同样,作为浙江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水共治”工作的展开也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无论治水还是拆违,依法行政既是表现形式,又是重要保障。缺少法治,任何工作的推动都容易遭遇重重阻力。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法治浙江建设,只有依法行政,践行法治,才能让“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等工作更具力度,更有底气。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依法行政,才能凝心聚力 2014-12-10 3708857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