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来自安吉彰吴镇2699户“泥腿子”的垃圾分类实践—

分得好,点个赞

  本报记者 陆遥

  通讯员 邓懿 雷晓云

  今年6月起,安吉彰吴镇活跃着一群“点赞员”。

  46岁的农民沈朝东,负责给镇里的6个行政村点赞。在杨柳山顶的镇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他把一桶桶的厨余垃圾倾倒在分拣台上后,开始目测打分,记录在册。全是剩菜剩饭,给满分,打3颗星;有1~2个垃圾袋,给2颗星……他是镇里的厨余垃圾清运员。

  64岁的农民朱求炎,负责给上吴村北片的80户农家点赞。每家门前都有个炭化木的垃圾筐,里面放着蓝、绿、黄3只垃圾桶。哪家垃圾分得好就给个“赞”,分得不好就给个“差评”。他是村里的保洁员。

  47岁的农民罗玉胜,直接入户给农妇们点赞。每天清早,他骑着摩托车在村坊里转悠,随机查看每家每户前的垃圾桶。分得好,他大声表扬,分得不好,直接进屋“批评”,村里的妇女有点怕他。他是村里的垃圾分类监督员。

  这个月初,上吴自然村44号的马贻芳,因为11月垃圾分类集齐20个“赞”,从村妇女主任张文秀那,喜滋滋地领回了奖品:一桶2L的“百事兴”牌酱油。左邻右舍有点“羡慕嫉妒恨”。

  在经济不算发达的彰吴,全镇85%、2699户“泥腿子”,合着时代的节奏跨入了垃圾分类的行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起初,从常务副镇长朱红星到保洁员,再到村民,每个人都将信将疑,“城里人都做不到的事,我们哪能做到?”而如今,他们给彼此点赞,迎接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一轮变革。

  一年减量360吨

  “厨余垃圾点赞员”的身份,让沈朝东很自豪。每天早晨7时,他穿上深蓝色的制服,启动他的电动三轮车,装上十余只空的垃圾桶,出门收集厨余垃圾。

  依据全镇地形,先从12公里外的上堡村开始,大约8时多到达上吴村。上吴村位于大河口水库上方,13个自然村,2502人。村妇女主任张文秀介绍说,今年6月,镇里推广垃圾分类,全村680户有554户响应,参与度达80%。

  每家的垃圾桶都有编号,每村都有印着村名的专用桶,“垃圾实名制”,进行得很彻底。接下来,老沈还要依次经过民乐村、景坞村、玉华村,再抵达彰吴村,把今天收到的厨余垃圾拉到镇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进行最后的细致分拣。

  点完赞,拉下闸门,厨余垃圾自动送进处置设备,48小时内就会变成咖啡色的有机肥。日前,镇里把肥料送到杭州去检测,如果各项指标达标,他们还想打出品牌,把它们卖出去,实现循环利用。

  而早在老沈出发前2个小时,上吴村的卫生监管员罗玉胜就出门了,他的职责是监督大家把垃圾分类做到位。

  接下来出场的,是身兼打扫、清运、收集厨余垃圾三职的保洁员。在上吴村,当了5年保洁员的农民朱求炎,拉着双轮车穿行在村北的农居小道间。每家每户的垃圾,都由他收集放在车上,尔后送往村中心的垃圾箱。车架上还绑着一个深蓝色的塑料桶。“那是收集厨余垃圾的。”老朱说,“以前人们乱扔剩菜剩饭、瓜皮果壳,又臭又脏,很招苍蝇蚊子呢。”

  “过去,农村垃圾‘自产自销’,现在的农村已和城市接轨,生活垃圾日益增多,无法消耗,垃圾分类十分必要。”朱红星表示,目前全镇有2699户农户已开展垃圾分类,按照每天回收厨余垃圾1吨左右计算,一年仅厨余垃圾即可减量360吨左右,明年3173户农户都参与的话,垃圾减量可达40%。

  点赞兑奖争荣誉

  下午3时,玉华村龙庭坞自然村,62岁的农妇钱金娥正在灶头边烧饭。今天家里来了小工,得早点把晚饭烧好。萝卜切块、肉切丝,煮成一锅,萝卜皮、烂菜叶,直接丢在身边的一个套着塑料袋的厨余垃圾桶里。

  在彰吴,像钱金娥这样的农村妇女,成了这场农村垃圾革命风暴的践行者。起初,朱红星很担心,农民的老习惯,是否就能轻易改变。但垃圾分类点赞法,把这种原本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农妇们乐于参与的乡村卫生运动。

  “每天给大家评分点赞,我做起保洁工作也更有责任感了。”朱求炎说,作为保洁员,每天要收集自己负责区域的各类垃圾,仔细检查垃圾分类是否正确,按好、较好、一般、差4个等级,每日给农户评分。在上吴村,每月集齐20个好评的农户,就可获得村里奖励的日用品。

  不仅保洁员要给农户打分点赞,沈朝东还要给行政村打分点赞。老沈车上,放着一本册子,名为“彰吴镇各村厨余垃圾收集情况清册表”。“12月4日:彰吴村,85公斤,3颗星;玉华村,75公斤,3颗星……”翻开册子,每日每村收集多少垃圾,悉数记录在此,还按表现情况打分。

  从册子可以看到,全镇6个村前几个月获得3颗星的并不多,从10月开始,各村垃圾分类的表现多为3颗星。“经过几个月努力,大家分得挺不错了。”老沈笑了,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

  村庄间也在较劲。朱红星说,一个村每天都有“好”,则这个月获得一个“赞”,全年集满10个“赞”,结合县里的长效管理督查,确定给予奖励。奖励以实施垃圾分类户数为标准,给予300元奖励/户,每少一个“好”,相应减少50元/户,最少不低于100元/户。

  村貌整洁商机来

  行走在玉华村龙庭坞自然村,浓烈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去年,垃圾分类在龙庭坞试点,如今这个村庄的环境,在彰吴镇首屈一指。

  今年5月,在镇上开了20多年饭店的乡村能人邱杨志,决定重返龙庭坞。他把空置多年的老房整修好,挂起农家乐的招牌。还特意做了两个沉淀池,让厨房下水经过沉淀处理,再排入山涧小溪。

  在村中采访时,他还领着我们去实地踏看沉淀池,并带着我们去看了屋后清澈见底的溪流。“你们看,我们龙庭坞村庄环境好,农居整洁,水干净,空气好,一定会吸引更多人来,我搬回来肯定没错的。”老邱自豪地说。

  村支书邱兴平,最能体会垃圾革命的意义。2008年,安吉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思路敏捷的他,积极争取资金,和村民共同努力,把玉华村建设得古朴美丽。这个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山村,还早早流转好土地,等待工商资本的亲睐。

  今年8月,玉华村的等待终于有了音讯。杭州翠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租下玉华村81亩土地,准备种植蔬菜,开设农庄,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园。而安吉山屿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意向投资8000万元,在玉华发展农业观光和养老事业。“看中的就是村庄生态环境,和村民的良好文明素质。”邱兴平说。

  垃圾分类的背后,藏着山乡人的雄心。朱红星信心满满地说:“明年,我们要让垃圾分类在全镇100%推行。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农村废弃生活垃圾总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最终将彰吴打造成最具特色的人文休闲旅游名镇。”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分得好,点个赞 2014-12-09 3717553 2 2014年12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