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伟大的事业燃烧
——缅怀奶奶金维映烈士
明鉴
2014年,是我奶奶金维映诞辰110周年。
金维映是中国共产党江浙地区早期盐民运动和妇女、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的德军炮火之中。她离开我们整整73年了。
时光荏苒。在奶奶的故乡岱山,人们为缅怀他们的优秀女儿金维映,弘扬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岱山文化广场,竖立起金维映的塑像。历经十载,栉风沐雨,融雪以春。在故乡人的惦念中,奶奶挺立的塑像,已经和根植于故乡的那片苍翠茂密的常青树融为一体。
一
回首苍穹,往事如潮。
110年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弹指一瞬。奶奶用无悔的追求、无私的奉献,在人生短暂旅途上,谱写出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女战士,一个中国平凡女性不平凡的历史。
奶奶原名金爱卿。在定海和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时,化名金志成、金志正。1931年到中央苏区工作后改名金维映。在她革命的一生中,乡人及同志们亲切地称呼她“阿金”。
1904年8月16日,奶奶出生在浙江舟山群岛第二大岛屿岱山的高亭镇(现属岱山县)。她父亲我的太外公金荣贵是城市贫民,母亲我的太外婆虞阿英是家庭妇女。6岁时,因灾荒严重,奶奶随父亲返回原籍镇海寻谋生路。
金维映回定海后,和母亲、叔婶靠扎纸花、折锡箔等祭奠用品维生。为了上学她自己卖了家具,进入定海县立第一女子小学读书。这所小学的创办人沈仁夫和他的妹妹、小学校长沈毅,是著名的爱国人士。五四运动及五卅惨案发生时,全校师生在他们的影响下率先声援,游行演说,发动群众拒买日货,这成为影响奶奶人生的第一步。奶奶善良懂事,口齿伶俐,能歌善舞,甚受沈毅校长器重。小学毕业后,沈校长资助她进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继续读书,毕业后回定海女小任教。
在舟山、定海学习和任教期间,金维映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定海“女小”和她父亲金荣贵当职员的“公民招待所”,成为奶奶革命生涯的起点。她曾先后聆听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夫人杨之华和中共早期革命家林育南、林育英、李秋实等人讲述革命道理,表达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1926年10月,奶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拥有6名成员的中共定海独立支部成立,她是党支委成员。这是定海最早建立的中共党组织。奶奶白天教书,晚上开展工作。她和同志们发动万润锅厂的工人,联合搬运工人和饮食、服务业工友组成工会和伙友联合会,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了定海县总工会,联合起来向资本家进行斗争。他们还深入渔民、盐民最集中的岱山岛,组织渔民盐民开展反霸除恶运动。
一部岱山制盐史,就是岱山盐民的血泪史。官家和盐霸垄断盐市,苛捐杂税甚重,盐民在苦难和饥饿中挣扎。熟悉这里山水乡亲的金维映,很快把平日备受煎熬的盐民发动起来,围攻盐公署,火烧秤放局。恶霸盐主被手持梭镖大刀的盐民押上高亭镇大庙审判台。他们组织成立了盐民自治组织“盐民协会”,选举苦大仇深的盐民做会长。宁波市总工会、市妇女协会以及各界群众组织代表纷纷到会支持。奶奶在盐民协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带领万余盐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岱山的盐民暴动,揭开了大革命时期浙江盐民反盐霸运动的序幕。奶奶被当地人誉为“定海女将”。
二
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对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大屠杀。奶奶为盐民协会正式登记奔波,没有逃过国民党的魔爪,在宁波被捕。由于她没有暴露身份,在家人和地下党组织的营救下保释出狱,随即告别父母家人去寻找党的组织。从此,奶奶再没能回到家乡的故土。
在上海,奶奶终于和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她利用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与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潘梓年等同志一起,创办了党的华南大学。后又调任中共沪西区委妇女工作部部长。
上海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城市。上海的丝织业是最早萌芽资本主义的行业。1929年,上海丝厂就有105家,丝车2.5万部。据统计:当时上海18万多产业工人中,9万多人是纺织丝织厂工人。上海的纺织丝织女工,成为受资本家剥削压迫最深重的阶层,把她们发动起来为自己的命运而斗争,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奶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担任了上海丝织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书记,负责组织上海沪西地区丝织女工的罢工运动,谱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上海期间,奶奶还在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全国总工会从事妇女工作。后来,又担任了中共江苏省妇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从此,奶奶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4年的隐密战线,黑云白刃,妖魅狂张,街中巷里,热血烧地。炼狱中斗争的磨练,铸就了奶奶智慧、果敢和一身浩然正气。
三
1931年,中共特科负责人叛变,国民党展开对中共核心领导人的追捕,党的大批骨干被迫撤离上海,转移苏区。1931年7月中旬,奶奶与邓小平等人一起,从上海乘船出发,经由广东汕头、潮州、大埔及福建的永定、上杭、长汀等地,抵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
奶奶到达江西后,先在赣东特委帮助瑞金县工作。当年10月,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工作部部长。1932年2月,被派往于都,担任县委书记,是当时中央苏区仅有的两位女县委书记之一。奶奶后来又担任了胜利县委书记。此时正值蒋介石组织五六十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在反“围剿”斗争最激烈的时刻,奶奶领导县委积极动员群众参军,保卫家园,筹秣粮草,支战拥军,为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党中央开始秘密准备战略转移。备战长征的历史背景,把奶奶推上了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舞台。这年冬天,她作为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兼任中央苏区(瑞金)扩红突击队总队长。
危难中挑起千金重担!奶奶全身心投入事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运动。她向广大工农群众宣传扩大红军的目的,让扩红的口号融入千家万户。她奔波于乡村,依靠各级党组织及苏维埃政府,把扩红、征粮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受到广大苏区人民的拥护。她率领的瑞金扩红突击队,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向部队输送了3200名新兵,比原计划多送1000多名,成为整个苏区完成扩红任务最多的县。粮食突击征集,是备战长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瑞金突击队征集粮食任务为7万担,金维映率领突击队员,不仅超额完成任务,而且在红军长征开始剩下不到4个月的时间,又征集到1.12万担粮食。
奶奶和她的突击队受到党中央的通报表彰,时任中革军委主席的朱德,高度称赞瑞金突击队的扩红工作,亲自向她授予“三月计划一月超过”的奖旗。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也为他们颁发了奖牌。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多次以整版的篇幅报道金维映和她带领的瑞金突击队的先进经验和事迹。
1934年6月8日,奶奶被任命为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副部长,协助部长滕代远负责整个苏区扩红动员工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奶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四
1934年秋,奶奶随中央红军跨过于都河,开始了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天上有国民党的飞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吃草根、嚼皮带、雨中蹒跚、雪里摸爬,面对男人都难以承受的艰难,奶奶撑着多病的身体,拖着一双解放脚,和她的女战友一起,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千难万险。
长征途中,奶奶先后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组织科长、总卫生部政治处组织科长兼总支书等职务。地方工作部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征集给养。在少数民族地区扩红筹粮,至难至艰。为了能和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建立起关系,打开局面,奶奶和彝族部落的首领插香喝血酒,拜把子成为兄妹。他们打开敌人的仓库,把粮食分给百姓。怀着深情把自己仅有的衣服、毛巾、日用品送给当地百姓。经过他们的悉心工作,在贵州遵义,8天时间,就动员了500多人参加了红军。当年奶奶和女红军们住的那条街巷,被当地百姓称作“女红军街”传颂至今。当地人在那里建立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以此纪念金维映和她的战友在长征中的功绩。
长征初始,为统一行动,中央将女红军集中起来建立了妇女工作队,由中央苏区总工会女工部长、博古的夫人刘群先(我的外婆)任队长,金维映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长征途中,通过整编重新组建了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时任干部休养连连长的侯政回忆:“我是在贵州黎川继任连长,李坚真任指导员。阿金同志也在休养连工作组工作。我们与阿金同志一起,一路长征十个月,在毛儿盖分开。阿金是个好同志,她的年龄比我大一些,思想沉着,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作风泼辣,工作很艰苦,和同志很团结,能体贴别人。”
干部休养连中有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等老同志,有成仿吾、陆定一等文职领导,还有部分转移的伤员,很多人当时就是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政府部门的部长。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有的成为国家代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府的部长、解放军军兵种的司令员。董必武当年为这个连队起了个名字叫“特殊连队”。奶奶在干部休养连既是领导,又是“工作队员”,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扩大红军;社会调查,访贫问苦;照顾和管理老弱病残队伍的工作。
五
金维映到达延安后,继续担任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奶奶精神虽坚强,但身体已垮下来,多病缠身,仍奋力撑持。后由中央决定到抗大边学习,边当教员。到党校后也是边学习并兼做教员。在陕北公学担任生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人事部长。1938年5月间,组织上安排奶奶和蔡畅、方志纯等人去莫斯科治病、学习。这期间我的外婆刘群先也到苏联治病学习,这是外婆第二次到苏联。他们除治病休养外,还在东方大学编成学习班,由苏联同志管理生活和讲课,主要讲哲学、政治经济学。
长征中与奶奶同在干部休养连的林伯渠的女儿林利,当年也与奶奶同在莫斯科学习。她在《往事琐忆》的回忆录中写道:“金维映是和我们一同到莫斯科的。她在八部时是党组织的总干事,相当于支部书记。她身体很不好,但学习很认真。有一次她对我说,她很想念留在延安的孩子……过了一些时候,她竟终夜不眠,而且抱着与她同屋居住的蔡畅大哭,蔡畅不禁陪她落泪。金维映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严重,住进了医院(几乎同时我的外婆刘群先也因病重住进了医院)。1940年蔡畅妈妈要回国,叮嘱我一定多去探视金维映。当时只有我和孙维世住在莫斯科,我们两人就定期去看她。苏德战争发生的初期,我和维世再去看她,医院竟已撤走。”奶奶金维映、外婆刘群先,她们和战友一起走过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但战争却没能让她们走得更远。
中共中央十分关心身处危难中的金维映和刘群先,多次致电共产国际询其下落。苏联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中,至今保存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干部处的同志寻找金维映和刘群先的往来信件。新中国成立后,家人和故乡人,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金维映的下落。由于奶奶离开家乡后,多次变更姓名,寻找异常艰难。奶奶的弟弟金水定在解放后就多次打听、写信,寻找他的姐姐。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舟山的同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女战士中有位舟山籍人,叫金维映,即与北京联系。自此,金维映这个沉浮于历史与现实间的定海女将、红军女战士,时隔50多年终于被家乡人寻找到了。1994年1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金维映为革命烈士。
故乡人为她未归的女儿修复了故居。1995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金维映故居题名。2004年,在金维映烈士诞辰百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委托省委副书记乔传秀与会作书面发言:“金维映烈士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浙江人民的好儿女。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金维映烈士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2001年6月,金维映故居被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岱山金维映故居,陈列着一个陈旧的木箱,这是奶奶留下的唯一遗物。箱子虽空空,但装满了一个伟大母亲对儿子的无尽之爱。1936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保安县(现志丹县),她生下了红军长征后的第一个“红军娃”,我的爸爸李铁映。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不得不把李铁映送给保安县的一户叫段世章的农民。在奶奶离开中国赴苏联的时候,在新疆写信给爷爷李维汉,嘱咐他一定要把孩子接回来,让他去读书。
奶奶一生忠诚于党、忠于人民,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时刻眷恋着故土,关怀着她的亲人和孩子,是一个好女儿、好母亲。她虽然没给我们留下物质遗产,但奶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怎样去做人,怎么去为国。奶奶以自己的忠诚、智慧和果敢,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年轻的生命。她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筑起的中华民族伟业的根基,将辉煌长存。先烈们永垂不朽,奶奶永远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