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亩产倍增
新招频出
本报记者 蒋敏华
通讯员 李风 曹开宇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杭州萧山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一直不高。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困扰当地经济转型一个突出的难题。全面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去年以来,萧山区通过改革用地指标分配办法,稳步推进“亩产倍增”计划,为萧山经济“二次创业”提供用地保障。
提高新增建设用地门槛
“过去,我们萧山区每年的用地指标,会切块分配到各个镇、街和相关部门。这种分配方式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导致项目低、小、散和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严重。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原先的用地指标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行项目评估制度;再根据项目的综合评估、打分排序,优先解决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定指标,杜绝小、差项目进入萧山。”日前,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萧山分局局长谢国民表示,通过用地指标分配方式改革,可以从源头上有效杜绝土地浪费的现象。
根据项目评估制度,在项目提交用地申请之后,会交由评估小组“会审”。评估小组由多个政府部门派人参加,给每个申请项目评分。萧山国土资源部门将优先满足得分排名居前的项目,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这一举措已初见成效,过去的用地指标总是不够,但今年就比较宽裕。
以用地指标分配方式改革为契机,萧山区大幅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准入门槛。比如规定:新上亩均预算税收低于30万元(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低于4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安排用地指标;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工业项目的亩均投资强度要高于450万元/亩,现代服务业项目高于250万元/亩;此外,还要求新建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1.2,标准厂房容积率不得低于1.8等等。
根据杭州市萧山区“亩产倍增”的相关计划,将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单位建设用地GDP比2010年底翻一番。
珠宝城亩产倍增成典型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国际珠宝城。这个汇集了80多家国内一线黄金珠宝生产、批发企业以及相关品牌的珠宝城,开业至今两年多已成为华东最大的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之一,每天的客流量多达一两千人。不过,这座人气爆棚的珠宝城占地只有35亩,去年的“黄金抢购潮”使得珠宝城的销售额高达102亿元,今年的销售额预计仍将突破100亿元。“我们的亩产值已达到3亿元,这恐怕是全省乃至全国亩产最高的专业市场之一了。”杭州国际珠宝城总经理石峰自豪地表示。
杭州国际珠宝城无疑是萧山“腾笼换鸟”的一个成功典型。鲜为人知的是,杭州国际珠宝城的前身是一家工厂的旧厂房。搬离后,原有的废旧厂房被杭州国际珠宝城看中,通过按现代综合商业市场的标准进行改造,这个旧厂房最终蝶变为富丽堂皇的珠宝城,前后只花了182天时间。如今,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认识到了充分挖掘旧厂房的潜力,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政策和措施进行“腾笼换鸟”。根据发展计划,位于开发区桥南区块、机场路北侧占地100亩的长三角国际珠宝产业园已经开工,预计明年投产。新建的杭州国际珠宝城二期也将进入筹备实施阶段,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仅珠宝产业一块的市场销售规模预计将达500亿~1000亿元。
萧山的乡镇企业曾经辉煌一时,目前的很多萧山企业都由乡镇企业转制而来,这些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益普遍不高。针对这些低效用地,萧山区目前已启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计划,比如依法收回和收购土地使用权。截至目前,萧山已初步完成城镇低效用土地再开发2280亩。
囤地行为无利可图被遏制
在用地申请之初,把自己包装得天花乱坠;获得土地指标之后,工期一拖再拖,甚至想尽办法转卖土地。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并不少见。如今,萧山区通过创新土地批后监管机制,使得囤地行为无利可图,这就有效保证了每一块地都能“物尽其用”。
比如,萧山区尝试的“弹性供地”制度规定,企业在取得土地之后的2~3年为建设期,3~5年为运行达产期,期间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实行分期年检。第一个阶段主要考核开竣工履约情况,未按约定开、竣工的,每延期一日分别收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总额0.5‰的违约金;第二个阶段考核投资协议履约情况,只有通过考核,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才会转为正式证。如果不能通过考核,土地就有可能被政府收回。
此外,萧山区还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供而未用”、“批而未供”的土地进行了专项整治。截至今年9月底,萧山共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4253亩,完成经营性“供而未用”土地清理328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