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忆金逢孙先生

  今年7月25日,是浙江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原浙江省版画家协会顾问和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金逢孙先生诞辰100周年。

  逢孙先生1914年出生于丽水莲都瓯江之畔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家庭中诗书画等艺术熏陶。17岁时,金逢孙考入上海美专,主攻西画。1931年1月,一次外出写生时,他在上海法租界的河边看到闸北流浪汉搭棚而居,靠拾柴取暖,平民窟与墓地毗邻,路边的累累白骨骷髅散乱于杂草中,先生的心灵受到很大触动。他想,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里,自己难道画几幅裸体女人油画就能救世济民吗?夜幕降临,他辗转反复,思绪万千,以至夜深了也久久难以入睡。2月7日,上海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柔石等五位“左联”作家遭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事件,面对当时国内的血雨腥风,中国现代文学伟大旗手鲁迅悲愤地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命运,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鲁迅的革命主张使金逢孙深受启发,从此,他开始了积极投身于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新兴木刻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重要文化运动,是由鲁迅先生倡导发起的。1931年9月,上海美专的热血青年张望、金逢孙、周金海、黄新波等人组织发起了MK木刻研究会,金逢孙被选为理事。MK是汉字“木刻”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是美专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术团体,后受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当时,金逢孙在《上海画报》、《良友》、《现代》等刊物发表许多作品,都是经“左联”或鲁迅先生推荐的。

  1933年7月至10月,MK木刻研究会在上海美专先后举办了四次作品展。一次在10月16日下午办展时,金逢孙和MK的其他成员获悉鲁迅先生要来,个个激动不已,早早赶到展厅等候。不久,一辆旧式汽车开到展厅门口,只见个子不高身着灰色长衫、蓄着浓密胡子的鲁迅先生从车上下来径直朝展厅走去。金逢孙等像欢度盛大节日似地热情迎上前去,并紧跟身旁聆听教诲。鲁迅在每幅作品前都驻足看得很仔细,并一一作了中肯的点评。鲁迅还把自己收藏的木刻作品拿出来向金逢孙等MK成员讲解这些作品的优缺点,指出只有深入现实社会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些不仅给金逢孙打开了眼界,也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后来,他精心创作了一批反映当时上海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如《读报》、《小贩》、《轰炸》等。鲁迅对金逢孙的《读报》尤为欣赏并加以收藏,还推荐该作品连同《小贩》一起参加由法国革命文艺家协会在巴黎举办的“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鲁迅日记》也曾提及这幅作品。

  MK研究会尽管是一个学生组织,但金逢孙等会员大多是思想进步的同学。受“9·18”事变和当时革命形势的影响,金逢孙于1932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又担任上海法南区团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经常贴标语、撒传单,参加反战示威,组织游行集会等。1934年初,MK成员开始筹划出版一本版画集,稿件统一由金逢孙负责并送给鲁迅先生作序,鲁迅欣然接受。然画集制版放在同学周金海宿舍准备付印前夕,因有人告发,周金海等3人被巡捕房抓走,画集制版遭法租界工部局查封。之后,组织上告知金逢孙已上了被捕黑名单,通知其撤离,金逢孙只得历经曲折回到故乡丽水。为谋生计,金逢孙先后辗转于处州、台州、金华等中学任教。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金逢孙在丽水率先创办了抗日宣传刊物《解放漫画》。1938年9月与中共地下党曾涛、野夫及美术界人士叶元珪、潘仁等人商议改组“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首届理事会,并在金华选举产生战时美协二届理事会,金逢孙当选常务理事。1939年4月,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成立,金逢孙当选副社长,并在丽水创办战时木刻研究社第一期木刻函授班,招收来自浙、闽、赣、粤、桂、湘、黔、滇等各省100多名学生,其为主要主持人和指导老师。除了教学,金逢孙与野夫、万湜思、张乐平、赖少其、林夫、俞乃大等革命进步美术家并肩战斗,组织地下版画研究会,创办《铁骑》、《号角》、《旌旗》和《战鼓》等10余种抗日宣传画刊。这一时期,金逢孙的主要作品有《支前运输忙》、《破路回来》、《筑工事》、《送饭》等。繁重的行政事务虽然占去了大量时间,但他仍以饱满的革命斗志创作了不少木刻作品。

  抗战胜利后,金逢孙重回处州中学任美术教师,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1951年,中共丽水地委组建了地区文联,金逢孙当选为副主席并主持全面工作。当时,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掀起,金逢孙深深意识到艺术只有与人民大众血肉相连才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于是他组织全区各条战线的文艺骨干深入农村,深入生产一线,自己也精神抖擞地背起画夹来到丽水郊区夏河村,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速写、素描等作品。

  1953年春,金逢孙调往北京中国美协工作,并任中国选送苏联工艺美术展览会办公室主任。当时的美协机关设在中央美院内,齐白石为主席,两人一起共事多有交往。1954年夏,金逢孙与邓白、张文俊教授就全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在各地资源及分布做了大量的普查、挖掘、抢救性登记和恢复民间工艺品的工作。

  1975年,他退休回到丽水定居。赋闲后的金逢孙并未放弃对艺术事业的追求,而是搁下刻刀投入到国画的创作。期间,他身体力行遍游国内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大自然的陶冶赋予他晚年更多的创作激情和艺术灵感,他的作品用笔劲健,且颇有新意,形成了自己所独创的绘画风格,尤其是《雪景》、《飞瀑》等作品更是反映了其鲜明的艺术构思特点。1991年,中国美协、中国版协授予他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可贵的是,逢孙先生还于2001年先后三次将自己的毕生心血——近二千件版画、国画、速写作品及其50年代收集的剪纸、皮影等工艺美术作品和各类史料书籍,包括以往收藏的名家书画等捐献给国家,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厚的艺术财富。

  我自幼喜好绘画,对美术研究也情有独钟。1996年春,我经友人介绍,专事拜访逢孙先生。初见时,他已是84岁高龄,尽管我与他在年龄上相差近50岁,然相谈甚欢,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日久遂成莫逆之交。空余,我也拜他为师,他则称我为“学弟”,为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平常我带上习作上门他都一一认真指点。在与他近10年的交往期间,我协助他整理了《忆木刻研究会》、《齐白石先生的故事》和作品集《金逢孙国画集》、《金逢孙木刻集》等初稿的编校工作。平时,他还不辞辛劳教我山水画技法和景物设色法等,这一幕幕成为他送给我人生中一笔取之不尽的弥足珍贵的财富。

  2005年2月15日,先生突发中风在丽水去世。先生逝世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和唁函,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对他一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予以高度评价。时任中国版协主席的王琦先生来电称:“金逢孙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是中国版画运动的先驱,他的去世是中国版画界的一大损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中国版协副主席杨可扬先生评价道:“惊悉老朋友、老同事、老同行、老战友金逢孙先生不幸逝世,不胜悲痛。逢孙同志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MK成员和领导者之一,对中国版画事业的成长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功不可没。他的逝世是中国版画事业的一大损失。”

  逢孙先生已离开我十年了,回忆与他曾经相处的日子和结下的深厚情谊,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导,我至今仍久久难以忘怀。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是对先生的深情怀念!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忆金逢孙先生 2014-10-10 3646047 2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