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淳美水乡心养成
陈爽
诸暨:淳美水乡心养成
陈爽
“春秋的水,唐宋的村,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保留着历史和自然的本源味道,跨过了光阴的长途,在浙江大地汇集成了大美诸暨。
诸暨人的幸福是天然的,毋需远渡千里,漫步于乡村山林,便可采撷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淳美,得到最充实的安逸和祥和。“排头烟树老,扑面水风醒”,如诗似画的家乡美,转化成当代诸暨对水乡的柔情呵护,诸暨人的天然幸福正不断绵延向前。
记得住乡愁
——山清水秀在农村
五云溪,一条因发源于界分诸暨、富阳两地的五云岭而得名的小溪,于山高林密的山岭上淙淙而下,汇山间之泉而成溪,滋养着五云、寨头等沿溪十多个村庄,最终注入当地饮用水源——幸福水库。五云溪,是融入了当地人传统生活的基因,承载和见证了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逐和现代解读。
眼前的五云溪,碧水淙淙,溪水调皮地从翠绿的山林奔涌而出,粼粼波光在太阳底下泛着金光,几只小石蟹钻出了石缝,悠闲地在沙地上闲逛,偶尔一只飞鸟划过,留一道轻盈的美在水面上,溪边坐落着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和远处和缓起伏山之线条勾勒出清丽的江南乡村图景。这是寨头村村民眼中最美的风景,也是生长在村民记忆里的家乡印迹。
谈及五云溪,寨头村89岁的陈雪华老人像是在细数一段漫长的历史,作为村里的长者,体会过太多五云溪边发生的往事和溪流本身的沧桑变幻。在陈雪华眼里,六年前,五云溪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候,这条溪最大的功用就是供村民们倒垃圾。”
以前,塑料、纺织废料等各类生活垃圾在五云溪随处可见,溪道常常被两旁满满的垃圾挤得窄窄的,从山间流出的清澈的山泉水,经受过五云溪寨头村段的洗礼后,就会变成一溪脏水。“到了夏天,溪边臭烘烘的,每次路过这里,都会有成堆的苍蝇蚊子往身上撞。”
从2008年起,五云溪的改变如村里人的幸福生活一样,走上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轨道。这一切变化从当年年初的寨头村一场村两委关于“整治五云溪”的讨论说起。村干部孟行通依然记得那次会议,整治五云溪,村干部全票通过,但后续的“三道坎”让人心里没底:污水、垃圾处理的配套设施问题;清理垃圾、补砌溪坎的经费问题;村民的生活习惯问题。
在事实发展的大趋势面前,实践之初的一些想当然因素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村干部眼中的“三道坎”在实际工作中迎刃而解,“群众呼声很高,村民们自觉开展募捐,镇里、农办、环保、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扶持,整治五云溪是顺民意的工程,这是顺利推进后续工作的关键。”孟行通说。
之后的时间里,发生在五云溪的喜人变化,印证了强大的民意力量:一个月,沿溪40多堆小山般的垃圾被自愿参与垃圾整治的村民清运干净;三个月,五云溪寨头段六七处500米坍塌破落溪坎悉数砌齐;三年,持续清理大雨后被强劲水流从石缝中冲出来的陈年垃圾……2011年,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里建造了140多个连通农户的小污水池和集纳所有污水的大污水池,村民日常产出的生活污水全部接入管道并经净化处理。“溪边好几个垃圾站,家门口都有垃圾桶,再向小溪扔垃圾,自己都会不好意思。”村民应皎兰说。至此,“诸暨最干净的小溪”——五云溪以全新的姿态流进了寨头人日常生活的细节。
天气晴好的日子,茶余饭后,寨头村的老人们便会三五成群,沿着五云溪走一遭,体会潺潺的溪水中流淌着的惬意与清新。曾有位老人在溪边赋诗:“溪水潺潺可见底,溪边垂柳处处新。十里清涧十里景,余生愿住五云溪。”道出了寨头村老人的心理共鸣,一时间传为佳话。
与寨头村相似的小村,美而精致,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散落在诸暨的大小山间,装点着诸暨农村生活的品质,常常以让人欣喜的美,给予离家的诸暨人怀恋家乡的丰富理由。
每个假期,在杭州工作的杨立明都会带着家人赶回枫桥镇全堂村,这似乎成为了他与老家之间固守的约定,“这么清冽的水,你花钱去景点,还看不到呢。”因这一汪净水,很多在外工作的全堂村人像杨立明一样,回老家的次数多了,每一次回来,除探亲之外,更多了一重休闲度假的意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穿村而过的孝泉江,聆听过全堂村村民寄托在纺织声中的致富愿景,目睹着村里的环境逐渐变差,也承受着水质由清变劣之痛。“厨房里的泔水,一天三次往溪里排,这水能不臭吗?”53岁的老党员杨苗龙说。曾经清澈的山泉水逐渐被淤积在溪道的残羹剩饭取代。
两年前,一场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战役”在全堂村打响。全村1000多户人家,90%以上污水实现纳管,14个散布在村子里的花园式处理池,将污水转化为清水。细节处彰显智慧之美,秉承着枫桥人善于创新的精神,对于怎样根治臭水沟,全堂村人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好方法:在厨房泔水管道接入口处,放置一个小托盘,将脏物过滤掉,由保洁员负责挨家挨户将盘里的脏物收走。
水清了,村子美了,家园恢复了记忆中的样貌,家乡的美是童年田野里的蝶飞凤舞、溪边玩闹;是暮年时的闲坐庭院、临江观日,这样的片段凝结成化不开的乡愁,无论是诸暨游子,还是他乡过客,都能在诸暨乡村里找到与家有关的情节,收获一份留恋于此的浓浓乡谊。
科学治污水——为长效清洁添动力
有人说,“人生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对于一项蓬勃发展中的事业而言,方向便是头脑和灵魂,关乎着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及未来格局的呈现方式。今年2月中旬,一个对诸暨农村环境的未来有方向性意义的会议召开了,建设“美丽诸暨”三年行动的整体布局在此次大会上宣告落成:“扎实推进‘治水行动、清洁行动、拆违行动、绿化行动’等四大行动,把治理环境、改善生态摆在新农村建设的优先位置,做足‘水清、干净、绿化、有序、美丽’五篇文章。”
因为水的润泽,大自然才多了灵动之美,浣纱女的动人传说才从春秋史册中走出,在人杰地灵的诸暨留下了绰约身姿。对当代诸暨人而言,治水理所当然成为建设“美丽诸暨”的时代使命。一幅清晰的“2014”治水图谱摆在了诸暨人面前:“全年,基本消除39条重点河渠水体黑臭现象,水体水质消除劣V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截污纳管铺设管道200公里,进厂处理6个村,74个未治理村作为重点村,全面覆盖治理。”
有了全局性的科学治水规划图谱,具体实践便有了基本指引方向,一项项科技能量十足的治水系统在诸暨农村落地,带动农村发生由“表”及“里”的变化,美丽乡村样本——赵家镇东溪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在东溪村村委办公楼对面的一片空地上,有一大片灌木长势旺盛,看似与周围植物无二,枝叶却明显比附近的植物生得宽大。村主任何祥尔向笔者点出了其中的奥秘:“这下面是一大片化粪池和污水处理池,村里50户农户家的污水集中到这里处理。”
化粪池与外界空气几近隔绝,在缺氧或者无氧的条件下,成块的污物将发酵成体积更小而均匀的泥状混合物,可做肥料使用,而沉淀后的水基本上是清水了。人工湿地上种植的各类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氮和磷,从而祛除产生的臭味,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这便是纯生态的“厌氧发酵+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式,在东溪村,这种系统已经取代了以前随处可见的三格式化粪池。
面子是形象,里子则是根本,体现内在和涵养。东溪村人明白,真正幸福的乡村生活具备内外兼修的气质,“厌氧发酵+人工湿地”保障了村容美,地下污水的下渗问题同样不容小觑,于是,一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提升的工作在全村铺开。
据诸暨市农办经济发展科科长吴希阳介绍,东溪村采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又叫“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玻璃钢材质,包含多级调节池、沉淀池、处理池等,通过该设备,使化粪池内的固体和液态有机物被祛除,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水能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一级或者中水回收标准。“这套无接缝、无渗漏的设备,至少能用20年,而一般砖砌的化粪池用5年就要重新再砌了,不然会有污染。”
“除了一体化生态处理池,我们还设置了在线监控系统。”何祥尔指着污水处理系统旁边的一个类似电箱的装置说,“排污量有多大,污水浓度有多高,污水水位到了什么刻度,有没有堵漏等情况,这里能看得清清楚楚,并能够自动调节。”
“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促使当地农家乐的生意转好了,村民的致富路因此越走越宽。农家乐老板魏冬梅是其中一个直接受益者,她感到自家生意比以前火爆了,“十一假期的客房早已预定满了。”每年逢节假日,山庄的客房都会爆满,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车辆挤满了附近的停车场,游客们在村里停留少则一周多则月余,带动村里的假日消费氛围逐渐浓烈,吸引他们的则是东溪村淳厚的自然风光和干净的村貌。
2011年,尽管东溪村实施了接户纳管工程,山庄的生活污水被收集到了统一的化粪池处理,然而由于山庄生意具有季节性,排污量时大时小,表现很不稳定。魏冬梅清楚地记得有一回山庄面临的排污尴尬:由于客人较多,山庄内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过大,村里化粪池里的污水甚至倒灌进了山庄。“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个吓走了不少客人。”魏冬梅说。考虑到魏冬梅是村里的排污大户,今年,随着村里建设“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魏冬梅家的污水管道接入其中,长期困扰她的山庄排污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酒香不怕巷子深,东溪村卓越的治污成效得到了诸多赞誉,不少村子将东溪村作为开展治污工作的范本。“东溪村先行先试,以质量赢得了口碑,农办组织了各村代表,来东溪村现场‘取经’。”吴希阳说。现在,东溪村除了传统的乡村旅游项目接待以外,又多了一项接待内容,来自山东、江苏等省份的考察团慕名来东溪村考察,学习东溪村治理农村污水的先进经验。
东溪村的先进做法逐渐在诸暨其他村子得以复制。8月15日下午,被一场小雨洗礼过后,街亭镇茅塘山村的空气清新无比。笔者在村头空地上看到几个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挖坑作业,一只大型的玻璃钢处理池在旁边停驻着。“再过三天,这里的处理池工程就完工了。”工作人员说,不久后,人们将在茅塘山村找到东溪村的影子。
美丽治水人
——掬一抔清水为家乡
事物整体之所以能呈现美的态势,往往得益于其内部组织的和谐、共融, 一场治水的时代战役,诸暨打得风生水起,其根本影响因素是人,诸暨人将对这一方秀美乡村的爱融入治水事业的每个瞬间。
去年年底,诸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热情驱走了冬日的寒冷。全省“千万”工程永嘉现场会后,诸暨便开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前期调研工作,市里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及部分技术人员,到桐庐、富阳、安吉等地实地参观,零距离感受先进县市的污水处理成效;成立了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农办、发改、环保、建设等职能部门主职领导为成员,各部门明确分工,全面配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办,抽调相关成员单位共计11名专业人员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很快,“要我治”转为“我要治”的全民治水氛围在诸暨群众中形成,并由此产生了“治水”名义下的诸暨捐款现象。截至今年8月25日,全市已累计捐款9319万元,实际到账7465万元。其中诸暨市建筑协会捐款300万元,并牵线19家企业与20个全面治理村结对,共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正如一条彩虹有7种不同的美丽颜色,在诸暨农村治水的大背景下,各个村子落脚本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独属自己的一道风景,共同织就诸暨乡村的水之美:岭北镇金湾村绘好“走向图”“责任图”“考核图”“宣传图”,精细化管理生活污水,对原有14只集中式污水处理池进行维修,新建2套一体化处理设备;江藻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协调处理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和行政村之间的关系,成立工程项目部,将工程相关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制作成工程联系卡, 便于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马剑镇龙门村村民质量监督员,每天与施工队同时上下班,以监督及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华镇实施“一天一统计”制度,紧密跟踪工程进度,每天开挖几米、铺管几米、建池几只等具体工作情况均详细登记在册;浣东街道针对村情实际,建立了“一户一档”制度,对每户农户接纳的污水种类、材料的使用量、满意度评分表等情况统一入档。
市农办聘请的工程师周清校的办公室存放着三瓶特殊的水,第一瓶是淤黑的污水,水质浑浊不堪;第二瓶是泛黄的水,水底积着一滩类似淤泥的东西(实为厌氧菌);第三瓶是纯净透明的水,三瓶逐渐变化的水恰好演示了污水处理的全过程,也表明了他对污水处理工作的挚爱。作为研究该领域20余年的专家,早在2009年,周清校便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传到了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为当地民众提供全新的污水处理方式,指导波纳佩州和丘克州成功建设5处沼气工程,并举办了2场沼气推荐会,吸引密联邦政府高官、美国驻密使馆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2012年,密克罗尼西亚议长专程到诸暨,考察污水处理技术。
“水污染问题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推广污水处理技术,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净化,让老百姓能够享用实实在在的放心水。”去年一年,周清校下乡100多次, 他记不清在草塔、牌头、江藻等乡镇走了多少路了,村民们经常在实施污水处理工程现场看到周清校的身影,并亲切地称他是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土专家”;市农办每年组织污水处理技术培训会,周清校每场必到,向各村主职干部和泥水匠讲解工程实施要领。在诸暨,有很多个“周清校”,行走在溪边林间,将浓烈的赤子情怀倾注于脚下,走出了一条条清澈溪流,展开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如水画卷。
对很多人来说,乡村是生命最初的起点,一座老房子、一棵树甚至一缕划过水面的光线,都长在了内心最柔软处,无论经历怎样的时间洪流,多年后,依然会想念它的名字和最初的样子。最美不过乡村,最甜不过乡间水,乡村滋养了人们的心和魂。如今,诸暨人的心灵脉络和水的纹路契合,潺潺的流水正以明净的身姿,舞动着诸暨美丽乡村的天然韵律。
| 本版照片由诸暨市农办提供 | 策划:浙江日报美丽乡村提升服务中心 | 联系电话:(0571)85310716 杨剑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