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浙江国土

绍兴市柯桥区3年破解4975户特困户建房难

圆特困户住房梦

  郏恬甜

  家住柯桥区柯岩街道埠头村的石小云,是村里的住房困难户。一家三口,常年蜗居在26平方米幽暗破旧的木屋里,与周边日新月异的新农村气息,格格不入。

  多年来,“想住进新房”,成了他们平凡而又奢侈的梦想。尤其是近两年,家中的独子已到适婚的年龄。

  这几天,老石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

  承载着石小云满脸幸福感的,正是今年年底前要交付的“竹林阮社”二期小区。老石一家的2套新房,总面积200平方米。

  这是柯岩街道为了破解农户建房难,因地制宜另辟出的一条新径——解困式拆迁。

  据了解,农民建房有三难,缺规划、缺空间、缺指标。

  2013年,柯桥区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住房情况,按照人均占地面积15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的标准,进村入户对农村住房困难户进行动态摸排。

  汇总的数据很清晰:石小云这样的住房困难户,柯桥区共有4975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6%。

  如何走好这条解困路?

  柯桥区去年列出的“三年解困”计划表,足以让住房特困户们“喜大普奔”了:3年左右时间要让所有困难户“脱困”。

  鉴于此,柯桥区一面分门别类,建立“一户一档”数据库,跟踪监管无房户、实际住房困难户基础档案,并逐年更新;另一面则广泛征集近年来的解困好法。

  走访中,笔者发现,除了严格执行“一户一宅”、下放住房解困的用地审批权限,柯桥人推行的“8+X”的破题路径图成效显著。

  其中,“8”即为农房修缮、翻(扩)建、新建、农民公寓建设、宅基地置换、“空心村”改造等“常规动作”,而“X”则是各街镇为特困户“量身订制”的解困新法。石小云家享受的解困式拆迁,就是其中之一。

  柯岩街道位于城区城郊结合部,由于受城市规划控制,辖区内住房困难户逐年累计。为了圆特困户一个住房梦,顺势提出了2种解困式拆迁途径:一是有土地、房产的特困户作拆迁处理,困难户可享受原有住房同面积抵扣外,剩余面积收取购置费。二是无房户可凭放弃审批宅基地的权利来作拆迁。

  “购置面积可参照农民公寓审批标准,按人口保底分为小套、中套、大套来购置住房,起到真正的解困目的。由于机制灵活,今年很多人都主动打电话前来询问。”柯岩街道城建办的黄文金介绍,“竹林阮社”二期小区,本是用于解决拆迁村农民的安置问题,留有340多套剩余房源,小区周边菜场、小学等配套一应俱全,依照惯例拍卖,售价可达5500元/平方米左右。

  “抵扣面积除外,剩余规定内面积购置费为1100元/平方米,超额部分为3200元/平方米。这样算下来,购买2套新房,我一共只需花20多万元,房子3证齐全,5年后还能上市交易,现在就算给我指标,造联排别墅,我也不要了,花费肯定比现在要多。”石小云心里明镜似的。

  截至今年一季度,柯桥已有44.5%的住房特困户“脱困”。“我们的计划是今年年底基本完成计划解困目标。”绍兴市国土资源局柯桥分局副局长高伟根信心满满地说。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11 圆特困户住房梦 2014-05-29 浙江日报2014-05-2900014 2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