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文章导航

世界上最强的少年

  特约编写 潘 城

  此书通过网络十分流行,堪称一部启迪90后一代的生死之书。

  序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感觉自己和别人似乎不太一样。但是那点不一样在一个孩子的心里就像一颗长了黑点的杨桃,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和那些光鲜、饱满的同类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拼尽全力,试图抹去身上那一点点的不同,希望自己能和别人一样。为此我盲目地模仿周围那些哥哥姐姐,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他们的喜好,模仿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模仿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直到有一天,我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雪景,看见一对恋人路过楼下,女孩手里捧着一个蓝色保温杯,在寒冷的冬天里冒着氤氲的热气,男孩紧紧搂着她的肩膀,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同一杯热水,身影慢慢走远。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无论我怎么做、怎么模仿,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我不可能在这么冷的天气出门,也不可能跟一个女孩肩并肩地散步,更不可能用一双有力的臂膀紧紧搂住她。

  我的童年是站在世界的边缘,我渴望融入人群,做一个凡夫俗子。可是我却从没真正走进过这个世界,一次都没有。我永远站着世界的边缘。后来我在世界的不远处建立另一个世界,属于我的世界。这里的规则由我定,我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十年了,没有几个人能走进这个世界,曾经走进的也陆陆续续离开了。可我并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难过。我仍然喜欢交朋友,尤其是漂亮的姑娘,因为跟她们在一起我很快乐。虽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新世界,可是我依然怀念那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我出书了,我会取名叫《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欢迎你走进我的世界,认识你真好。

  程浩是谁?

  93年人,白羊座。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不出意外还会死在新疆。标准三无人员:无工作、无学历、无对象。宅界巨子,常年三四个月不出一回门。职业病人,经营此道二十余载。业余书虫,旁学杂收,但都浅尝辄止。爱好姑娘,女生各种优先,男生各种靠边。特长吹牛,常常一不小心就蹦出几句真理。优点明显:温柔、善良、幽默、开朗、真诚、阳光,集各种正能量于一身的老男孩。缺点突出:把自尊看得比命都重。

  日常生活:读书、码字、鼠绘、发呆、看电影、听音乐、吃药。最喜欢的作家是钱钟书、王小波、史铁生。最喜欢的游戏是勾心斗角的《三国杀》。

  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不幸和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去承担。命运嘛,休论公道!

  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

  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的狗屁标签。看似是表扬,实则是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个人的欲望。

  失败之书

  假如世间真有一本书名为“失败”,我料想其内容必是千百万个破损的梦想书写而成。因为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又怎么会失败呢?

  所谓的“失败”,不过就是一个不断向前奔跑的人,却被现实的围墙撞出了血。他或许会疼,或许会哭,但是他永远不会迷茫。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要走出围墙。反之,一个甘愿跪在围墙里的人,则是永远不会受伤的。

  伯爵写给女巫的一封信

  我想把我过往的生命,折成一架自由翱翔的纸飞机,载着童年所有的秘密,奋不顾身地飞向你。这样就能让你在见到我的那一刻,拥有我们彼此分离的全部时光。原谅我是一个如此贪心的人,不仅盼望与你的相遇相守,还渴望与你的记忆相知相融。

  一觉醒来的幸福

  我看着窗外的阳光,一种莫名的温暖,一点都不刺眼。也许幸福有很多种,但是那刻,我突然觉得幸福变得特别简单。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地狱在身后

  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你为什么读书?

  对我比较重要的作家有两个,一是史铁生,二是周德东。史铁生老师的那本《我与地坛》,不知道陪我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圣经》在基督徒心中的神圣。而周德东这个恐怖小说家,是第一个在写作技巧上给我带来启示的人。他的恐怖小说传递给我的不仅是故事,还有人与生活的戏剧性。

  读书有哪些危害?

  如果没有读书,我就不会对人生产生期待,那样就更容易获得满足;如果没有读书,我就不会了解世界是多么精彩,那样就不会向往独自远行;如果没有读书,我的心中就不会孕育出那些蓬勃跳动的梦想,那样就不会轻易感到失望;如果没有读书,我可能永远都不明白两个人的甜蜜,那样就不会尝出一个人的苦涩。

  在知乎

  留下我的眼睛照亮世界。用我的灵魂,为你们开拓另一个人间。

  在滚烫的高温中,一滴水可以变成升腾的气体;在寒冷的极地中,一滴水可以变成透明的冰凌。即使是一滴水,只有你愿意咬紧牙关穿越肮脏污秽的下水道,你最终也一样可以流向蔚蓝的海洋。

  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爱的人生是注定遗憾的。爱,永远是不能替代的。

  如果你把自己封闭在一座孤岛上,海潮起伏,树影婆娑,除了候鸟在你的头顶上空盘旋,没有人会来爱你,你也无法爱别人。这样的生命,或许还有尊严,可是未免太过凄凉。若是换做自己,我更愿意陪着父母去看看那些不曾见过的风景,尝尝那些不曾吃过的美食,嗅着草原的清香,抚着山峦的冰凉,舔着海水的咸腥。拍下几张合影,留下点滴回忆。为他们做几顿饭,给他们洗一回脚,临睡前彼此道一句:“晚安”!

  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昂着头的艺术

  2003年夏天,电视里到处是带着口罩的“面具侠”,连广告都比平常更少了。远在海南出差的老妈半夜两点钟打来一个电话,说她不能按时回家了,还叮嘱我千万别感冒,哪哪哪又死了几个人。奶奶去超市一口气买了六瓶醋,说多吃醋可以预防传染,结果那星期全家人都吃得胃里泛酸水。虽然当时我才10岁,但是我知道这一切不正常的现象都和一个“人”有关,它就是“非典”。

  1993年我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那是一个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知道的小地方。父亲曾经是一名旅游司机,每年大江南北四处奔波,母亲身兼数个公司的会计,地点相隔数百公里,每月有一半时间要花费在路上,而我自出生起就不能走路,原因不明。我常笑说,是我父母一生跑了太多的路,最后使我“无路可走”。

  自从出生以来,我就被医生断定活不过五岁。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都要到医院里住上一两个月,准时得就像一只迁徙的候鸟。住院的名目自然比一般人要丰富,什么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肺部感染、心脏衰竭,它们就像徐志摩写下的诗句一样,“轻轻地走,又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一张张的病危通知单。老妈有心,厚厚一沓纸被她用一根十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说这很有纪念意义。

  虽然不情愿,但我却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它鼓励你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它要求你拥有一颗坚毅的心灵。可是,对那些勤于思考的人,它并没有恩赐以幸福,而对那些内心坚强的人,它更是毫不吝啬地给予打击。但是反观那些愚笨、怯懦的人,他们或许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安宁与满足。

  那一年,我十五岁。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直到某一天,一个停电的雨夜,我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世界原来如此脆弱不堪,只需要一场稍大的雷雨就可以使它顷刻毁灭。我盯着黑暗的电脑屏幕,听着窗外雨水落地之声,仿佛是无数锋利的石子击打在我的心窝,痛得我流下了眼泪。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但我确实哭了,也许是对自己的失望,也许是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希望,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对人生的绝望。

  那时候,我并不能真正明白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那时以为,人生就像一杯水,疾病就像一滴墨,它让我的水浑浊暗淡,让我的人生失去光明。

  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人生可以是一杯水,也可以是一片海,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内心。心是大海,便能包容缺憾,同化污秽,永远保持自身的通透明净。

  命运如此,休论公道。不幸与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承担。可惜人生需要经历,需要沉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不能明白这个道理的。

  那个下雨的夜晚,改变了我的一生。它用直面孤独与黑暗的方式,把我拉回现实,让我重新思考关于生活的种种问题。比如生活、梦想和未来。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将会在何时死去,但至少不是现在。在死之前,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这条路必然不能像以前那样去走了,那我又该朝何处进发呢?

  从那之后,我开始认真地对待生活,每天阅读大量的书籍。正如狂人尼采所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孤独和痛苦的日子,使我有足够的时间对那些尚未翻阅的书籍,保持一种“生吞活剥”的好奇心。我就像当初迷恋网络游戏一样,用近乎自虐的方式,一天十几个小时不间断地阅读。每到夜里,当我闭上滚烫火辣的眼睛时,眼泪就会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不自觉地淤出眼眶。那个时候我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饱腹感”。这种显而易见的疼痛会让我感到踏实和安稳,让我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虽然我不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但我觉得这就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

  后来有一天,老妈突然问我:“假如当初是你得了非典,你会做什么?”我说:“我会立马签一份遗体捐献协议,将来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不能用的器官拿去做医学研究。这总比最后烧成灰的结果要强吧?”

  这念头在我心里已经不止一天两天了,而且未来必定要去付诸实践。这不是我有多么高尚,更谈不上有多么伟大。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纵使不能抵挡黑夜的来临,我们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

  不必可怜谁,不必同情谁。所谓生活,不过就是一种“昂着头的艺术”,仅此而已。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世界上最强的少年 2013-12-13 浙江日报2013-12-1300014 2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