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文章导航

向死而生的
少年独白

读《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特约撰稿 王旭烽

  读这部随笔集,是与已逝的、高浓度的生命对话的过程,让人想起布拉德·皮特前几年主演的电影《返老还童》——生理的倒退与生命的前行。我愿意相信,本书的作者程浩是人世间的一种“返老还童”,所不同的是,他把自己的生命浓缩了,把别人的八十岁、九十岁、一辈子的生涯,浓缩在二十个春秋之中。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知乎网著名ID,一位90后“学霸”,今年8月21日的中午走完了他短暂的二十岁的一生。出生后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断定他活不过五岁。二十年收到的病危通知单像水电费单一样家常便饭;二十年肉体上遭受的病痛折磨常人无法想象;二十年,他为自己建构的精神世界常人也难以企及。他的文字,打动了无数网友。

  程浩无法上学,是妈妈教他读书认字。他在自己的斗室中刻苦阅读十年,堪称一位“读书家”、作家,虽然他自称是“职业病人”。“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但是,我觉得这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他收藏的电子书两万余部,亲自校对修订的有几百部。读书、写字,让他完成了对生命的救赎,让他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世界。书中他总结了自己读书、认知的方法与技巧。我们可以看到最高纪录一天阅读20多万字的少年所做的“读书笔记”。他解读亲人,也解读自己触不到的恋人。他解读文学,史铁生让他明白生命是“自我救赎”的过程,垫着王小波的书写情书,他用“梦游”解释村上春树真实与虚幻的交错。他关注社会,关心医疗改革以及残疾人的福利状况。他那双年轻的眼睛甚至因为悲悯而苍老了。但书中表达的最多的其实还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绝路上的桥”、“一觉醒来的幸福”,他进入哲学的层面,用自己的生命回答着人类的天问。

  这个幽默的大男孩充满智慧,始终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巨大的好奇、热诚与渴望。他渴望爱情“渴望能遇到一个爱他的女孩子,梦想把自己过往的生命,折成一架自由翱翔的纸飞机,载着童年所有的秘密,奋不顾身地飞向她。”

  他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甚至选好了自己葬礼上的曲子——汪峰《美丽世界的孤儿》。他的一生最想实现的梦想是:在北影导演系听课,听一天也行;他总感慨自己是无用之人,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捐献自己的角膜。但这些都没实现。如今他离开了,《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仿佛是他早已预料的标题。

  早年我读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其中一句话印象深刻:我的真理都是从我的皮肉中熬出来的!有些文字就是这样,直接用生命写成,那是超越了所有文本修辞的存在。程浩的文字就是这样。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时而感受到灵魂深处的彻骨的忧伤,时而又恰恰相反,是一种罕见的沉醉其中的生之喜悦。

  这向死而生的少年独白启示世人,与其说程浩离开了我们,莫若说,他正在两个世界之间,永恒好奇地继续关注着人类。

  2013年12月3日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向死而生的
少年独白
2013-12-13 3286533 2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