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乡不是客——
陈玄光:志愿服务挺快乐
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臧丛林
【人物名片】陈玄光,男,1971年7月出生,汉族,宁波“外来务工人员雷锋团”团长。
如果再选择一次,我还会落脚宁波,因为这里有家的温暖。
我叫陈玄光,今年42岁。2002年3月,我随老乡从老家安徽蚌埠到宁波江东打工,凭着一技之长,干起了维修旧家电的工作。
记得那是一个休息天,一队年轻人来到我当时租住的林家社区,为外来务工者提供理发、体检等服务。他们走了之后,我第一次知道了“志愿者”这个词,原来,这个时代依然有无偿做好事的“雷锋”。
本地人为我们外乡人服务,我们外乡人能不能有什么回馈给他们?
那次活动后,我就寻思着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年8月,我和17个老乡一起成立了“外来雷锋团”,当时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想通过为当地居民做点好事,树立打工者的良好形象。
新春佳节燃放烟花爆竹,而社区里多是老房子,我们就自发组成夜防队,从年三十到元宵节,每天晚上轮流在社区里巡逻,让社区居民平平安安过年;社区里老人多,换煤气、修电视这样的杂事不方便自己做,只要哪家有需要,我们就提供上门服务。渐渐地,我们的服务队在社区有了一定知名度,周边的居民在路上看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
泥水匠、家电修理员、废品收购者、酒店服务员、高校教师、公务员、企业主……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开始加入我们的队伍。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通过媒体或社区找到我,希望能够和我们一起,为宁波这个“第二故乡”出一份力。目前,我们的团员已有近200人。
巡逻、清理卫生死角、抗台救灾……过去的这些年,我们雷锋团的团员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些“体力活”。从去年起,我们启动了“春风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将我们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了省外。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为安徽农村两所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募集了上万册图书,30余台电脑、电视机和一万余件文具。今年,这个活动还会继续搞下去。
在人家的“地盘”上做好事,是为了出名吧?总有人会问及这个话题。其实,在我看来,做好事是没有地域观念的,只要你有这颗心,在哪里都可以实现。不止一个团员和我说过,参加雷锋团的活动,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谢谢的时候,不仅会为自己自豪,更觉得替外来务工者队伍长了脸。我们来到宁波,付出心血和汗水,希望获得的不仅是金钱上的回报,更是心灵上的尊重和融合,老宁波人,新宁波人,阿拉都是一家人,多好!
对我来说,志愿服务是挺快乐的,而能组织众多有着同样爱心的青年农民工一起参加志愿服务,那是我这辈子的荣幸,这是一份快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