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构建网络生态环境 着力培养文明网络人

  宣 勇

  浙江农林大学立足于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不仅关注自然的生态,更加关注师生心灵的生态。通过近几年的网络探索与实践,深深地感受到构建网络生态环境,从我做起,教育引导大学生遵循规律,着力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培养文明网络人,意义重大而深远。基于生态学的视角,网络空间同样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演进性、竞争性和多样性特点,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

  网络生态系统,表现开放性,要占领阵地。网络社会,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校领导争当网络“大V”,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2011年以来,学校主要领导带头开微博,改变官方话语体系,运用青年大学生热衷的平民语言和网络用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主动设计,认真策划,积极开展了“名师有约”、“生态之行”、“我的中国梦”、“文明寝室”等主题活动,探索网络思想引领的有效形式。

  网络生态系统,彰显演进性,要提升层级。网络生态文明不仅强调网民之间、网民与网络舆论环境的和谐,而且还强调个人自身内在和谐。让有立场、有思想、有影响的网络“意见领袖”上网发声,占据网络主阵地,才能凝聚起强大的网络正能量。我校在浙江微理论“微言九鼎”开展了以生态文明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微辩论”,引起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和讨论。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舆情研判与应对,抑制网络负能量。网络生态系统要不断演进,提升层级,为青年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积极营造“文明、绿色、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

  网络生态系统,体现竞争性,要敢于亮剑。面对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和负面消息,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底气、有勇气,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对师生关注的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回应,切实增强网络舆论主体话语竞争能力,把握主导权。学校党委书记时常出现在微博微信上,加强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倾听基层师生心声,使之成为师生关注学校发展和反映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渠道,对师生反映的情况立说立行、及时回应、及时处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工作办事效率,提升了学校的公信度。

  网络生态系统,呈现多样性,要学会包容。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载体,微博广受青年大学生喜爱。简洁化、碎片化、生动化、时尚化为特征的微博语言形式——“微博体”,已成为高效便捷的话语路径之一。微博短短140个字却深藏大义,充满生命力。“微博体”话语形式具有较高的易接受性、趣味性。针对网络文化的多样性,要接受和适应这种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体现出对网络文化的包容。在网络环境中分享思想,传播信息,会出现不同的观念和思想,有时出现激烈的观点交锋,甚至伴有很多批评和指责。我的体会是需要包容的心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但不能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构建网络生态环境 着力培养文明网络人 2013-12-06 3283944 2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