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刺激了谁
毛传来
“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日前,省外某小学校长翻阅学生毕业留言册时,被孩子们这些赤裸裸的心愿和祝福惊得“目瞪口呆”,他直言“那些庸俗、功利的价值判断”让自己担忧。
与老一辈革命家在学生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相比,“为人民币努力”实在让人觉得难为情,格调太低了,有的人甚至直摇头;还有人担忧,孩子扬言只为钱而努力,不敢想像以后会变成怎么样……
所谓童言无忌,这样的思维和论断未免过于简单粗暴。留言本不是思想政治课的试卷,用不着把调子放得很高。就像成年人私底下的互相调侃一样,这原本就是色彩斑斓的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人把这些玩笑话“上纲上线”,只能说:兄弟,不用那么认真吧?甚至,我们可以更乐观点: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之余,还有心思跟同学们开点玩笑,说明心理抗压能力还不错。
退一步说,就算是孩子们的理想和价值观出了问题,被“人民币”蒙住了双眼,试问,这是谁的错?是谁让孩子们的眼神,逐渐变得浑浊?是谁在他们安静的世界里,制造种种不和谐的噪音?
孩子们的想法和看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现实社会的投影。孩子们如果病了,病根就在大人身上。如果有人真被这些话刺激到了,倒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