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管理 全民护水
2009年,龙泉市在全省较早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段长制”,各乡镇长为本辖区水环境保护的段长,对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负总责;2013年6月又建立河道管理“河长制”,通过“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考核”的方式,分别确定市级、乡镇(街道)级和村(社区)级“河长”。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各村(社区)级及村(社区)保洁员队伍,由他们具体负责河道环境整治、河道保洁、排污口封堵、违章清理、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河岸绿化、水质改善、采砂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等综合管理和宣传等各项工作;并与村民签订环境公约,形成以管理带宣传、以宣传带护水的良好格局。
多年以来坚持上下联动,人人参与,龙泉市形成了水清鱼游的秀美风光。治水是财富、护水是民生,龙泉市通过法制治水、人心治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金光大道。
(叶韵 陆逸君/文 郑本成/摄)
龙泉市:民生之道 护水为先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是瓯江、闽江、乌溪江三江源头,河流密布,水系发达,主要河道32条,总长672.21千米,水域面积广阔,总面积达到62.52平方公里。
近日,全国网络媒体浙江行在龙泉山启动,来自新华网、新浪、腾讯、香港大公网等40余家网络媒体的旅游频道主编、记者、摄影师组成的媒体采风团在龙泉探秘“江浙之巅”、“三江之源”,对龙泉的好水质赞叹不已。
媒体采风团在龙泉开展了探访瓯江源头等活动,沿途感受当地独特的生态魅力。当大家途经凤阳湖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竟然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天然湖,湖水清澈,游鱼嬉戏,四周树木葱郁,植被茂盛,真是不虚此行。”
在2012年的全省环境状况公报上,根据全省近期221个控制河流断面监测结果显示,八大水系中只有瓯江无明显污染河段。瓯江上游水质为二类水质标准,多年来,龙泉市政府为保护三江之源,积累了一系列的治水护水工作经验。
治水之责 清晰明确
长期以来河道监管就涉及到多个部门,为形成各部门相互间通力协作,龙泉市政府建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18个责任单位为成员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也根据工作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为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制定出了《龙泉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阶段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定期开展水质监测评价,并通报水质情况,对水质状况有问题的乡镇,由分管环保副市长定期约谈、告诫相应的乡镇长,研究落实限期整改措施。
控源截污 源头护水
2009年以来,龙泉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管网建设资金,建成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约20公里;2012年第二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同时,开展养殖整治行动,河道周边67家养殖场整体搬迁,拆除管理房1600m2、栏舍10500m2,迁移生猪3.2万头、家禽3.5万羽。实行了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内的养殖整治,形成猪——沼——竹(茶、果、菜、草)的生态循环;各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2家铅酸蓄电池企业1家关停、1家搬迁,6家电镀企业(车间)已全面关停;完成60个村连片整治任务,全市各乡镇所在地均建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702只;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等工程,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次),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泉山区特色、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治污新模式。
生态修复 深入开展
保护渔业资源,优化调整鱼种结构,实现“以鱼洁水”。严历打击炸、电、毒鱼和超规格网目捕捞等违法行为,组织专业捕捞队伍对肉食性鱼种捕捞,连续几年投放虑食性鱼类,直至形成科学合理的水生物种群结构。投资1.75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在主要人口集聚地区修建堤防,围成河道保护生态圈,治理河道36.26公里;投资0.984亿元,实施瓯江治理工程龙泉市龙泉溪治理工程,建成城区复式生态景观堤防5.14公里;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每年完成河道、河沟清理40多公里;完成20.99平方公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实现河岸绿化率95%以上。
聚焦水环境整治
责任到人,控制源头,生态修复,人人参与,对治水护水的多年坚持,使得龙泉有了这一江清水——
主持:张萍 电话:(0571)85310690 1395800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