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文化让乡村更美好

  嘉兴市秀洲区委书记 朱海平

  美丽乡村,“美”字当先,不仅在于环境美、生态美、生活美等外在美,更在于文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等内在美,以内在美支撑外在美,外在美展示内在美。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秀洲区在推进美丽乡村的具体实践中,将挖掘农民画、灶头画等传统特色文化基因与农村文化礼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文化载体结合,使美丽乡村“形神皆美”。

  以文化搭台打造品牌特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秀洲区在遵循自然规律及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根据村落已有的自然禀赋和文化传统,突出差异化,打造品牌化,避免“千村一面”。目前,已基本实现“一镇一品”和“一村一景”,并通过设计北、中、南三条精品路线实现有机串联。以北片王江泾镇为例,该镇通过连续数年举办江南网船会,办活莲泗荡风景区,将旅游资源辐射到附近以莲藕经济为主的洪典村,打造“荷塘叶色”特色景点,成为嘉兴赏荷佳地。同时,依托王江泾和油车港两镇浓厚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水乡产业特色,在洪典村和池湾村之间构架北部“湿地水乡”精品线路,主推具有“江南水乡”、“民俗、宗教文化”特色的水乡风情游,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村美民富”示范区。

  以文化自觉唤醒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美丽乡村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文化搭台仅仅是手段,其主旨是通过有限的政府文化“输血”激发无限的基层文化“造血”,在人际之间的文化传播中实现美的传递、熏陶和放大。在秀洲的美丽乡村间,包括村嫂摄影队、家庭演唱会、广场排舞队等农村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内,全区共涌现出规模不一、特色鲜明的基层文艺团队200余支,成为创造美的主体力量。如成立五周年的王店镇村嫂摄影队,从建队之初的49人已发展到100多人,在结构上涵盖老中青三代,成为整个嘉兴一支响当当的农民摄影团队,先后有300多幅作品在全国和全省的摄影大赛中获奖。而在王江泾镇民和村,不识字的村妇王金珠靠着口述,与丈夫黄永才一同完成《我记忆中的嘉兴民间歌谣》一书并出版,在传承的同时也贡献出研究价值。

  以文化反哺推动持续发展。特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文化,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真实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同时特色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又具有积极的反哺作用。科学规划布置美、村庄整洁环境美、创业致富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这样的美是美丽乡村“本质美”的内涵外延,在秀洲的美丽乡村间比比皆是。如油车港镇连续数年在学生中开展“孝文化”艺术节和评选“十大孝星”,使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美德深入人心;新塍镇潘家浜村村干部叶丽丽等人连续三年为重残、低保和9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先富不忘乡邻,先行实现创业致富的新塍镇洛西村村民徐新祥归乡后,不仅兴办实业帮助村里解决就业难题,还个人出资为村里修路,并新建占地40余亩的农民文化主题公园,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文化让乡村更美好 2013-10-28 3198532 2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