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文体

为更精确预报台风强度

浙师大教授“追风”

  通讯员 陈威俊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台风,就像怪兽一样隔一段时间就会呼啸而至,今年罕见台风“菲特”更是让人见识了其强大的杀伤力。有没有办法让台风预报信息更准确,从而降低台风的危害?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授张长江用他的探索给出了答案,他带领研究团队耗时7年,试验千余次,构造出了台风中心自动定位和近海面风速估算双模型,使台风强度预报精度提高了5%。

  可别小看这5%。台风预测是一项“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艰巨任务,任何台风底层风速的小误差都可能导致误报,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国际上对台风强度预报都未取得明显进展,因此每进一步都难能可贵。

  “近海台风低层风速估算是台风强度预警的一大突破口。”在一次中国气象年会上,张长江与台风“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端义宏研究员交谈后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心组建研究团队,补掉这个“窟窿”。

  台风强度主要由台风中心附近近海面风速决定,而要有所突破,台风中心定位是关键,张长江的研究就从这里开始。

  过去,台风强度预报靠经验人工定位台风中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打破“人工垄断”,张长江带领研究团队反复试验数千次,最终结合气象知识,采用信息融合技术,构造出自动台风中心定位模型。现在,只要把相关数据导入模型,台风中心便会“主动现身”,其测出的台风中心平均直径比传统方法精度提高20%。

  刚解决此问题,张长江又将矛头瞄准台风近海面风速估算这块“硬骨头”,他经常熬夜到凌晨,不断向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等机构“取经”。张长江团队研发的两大模型也得到成功检验,在对超强台风“韦帕”估算实验中,发现平均误差为2.90m/s,仅用时0.02秒;而人工定位的误差在4.61m/s,用时34.4秒。

  目前,张长江教授研究团队仍在“追风”路上,正致力于结合雷达与卫星数据,让风速研究从平面走向立体,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防台减灾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浙江日报 人文·文体 00014 浙师大教授“追风” 2013-10-24 3231166 2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