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曾宓书法作品展开幕

胸中有丘壑 笔底满云霞

  本报杭州10月10日讯

  记者 王婷

  81岁高龄的曾宓依然戴着标志性的贝雷帽,蓝绿色的短袖衬衫,雪白的长裤,格外精神。站在展厅里,他和他的书法作品仿佛融为了一体。

  73件书法作品,找不出两件风格完全一样的。就像一场汉字的“烹饪”盛宴,用一颗顽童般清亮的心,驾驭起笔、墨、纸、印,或“炒”或“爆”或“焖”或“炖”或“蒸”或“煮”,烹饪出汉字书法的千滋百味。

  这位掌勺的“大厨”正是国画名家曾宓,虽然不以书法扬名,却把书放在了画之先——今天,曾宓书法作品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开展,这也是他第二次举办书法个展。

  笔走龙蛇,有的豪放大气,有的工整规矩,曾宓写书法从来就没有个准数儿,一会儿泼浓墨,一会儿用淡墨,即兴发挥,千奇百怪,每一幅作品都不拘一格,因此也找不出两幅相同风格的作品来。

  曾宓的作品,在看似漫不经心的随意挥洒中,其实有他举轻若重的用心。熟悉曾宓的人都知道,曾宓写书法光是选材就很讲究。他用的墨是特制的,先从古玩市场上“淘”来古墨,再自己动手敲碎、碾开、蒸化,制成素墨,有时会根据创作构思在墨中添上点进口颜料,合成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的“墨”。他用的笔都是羊毫,宣纸常常要喷湿后再落笔,那一笔下去,墨韵化开,字的“骨架”饱满矗立,犹见功力。

  “看曾宓的书法觉得特别新鲜,因为他和别的书家不一样,他是在用绘画的眼光书写。”女画家邢鸽平指着曾宓写的“天行健”三个字解释说,“看,他的作品不是按照一点、一撇、一捺的笔划和一个个字来布局的,而是用一幅画的构思来布局。再看他的印章,也有多有少,同样是根据整个画面要求来布置的。”

  “曾宓先生的书法很好看,汉字结构被自然而然地处理成了一个个造型,类似‘以骨为质’的骨法,既是笔墨的基本依托,又作适度的变形,便给人陌生而仍亲切的新鲜感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点评说,“在曾宓先生的书法作品中,章法不再是积字成篇,而是经营位置,是黑白效果,是大结构。可以繁至极,亦可简至极。又加墨色墨晕、朱丝朱圈,甚至盖许多印章,构成夺人的画面感。我们读曾先生的绘画作品,常把画中的题字直接看作墨色、块面、结构,甚或物象;那么,也不妨把他的书法作品整个当作画看。画面的好看,使曾先生的书作具备了雅俗共赏的优势。”

  据悉,本次曾宓书法作品展将持续到10月18日。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胸中有丘壑 笔底满云霞 2013-10-11 3214634 2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