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文章导航

用心了
才会美

  去年三门县亭旁镇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时,不少镇村干部认为,搞美丽乡村建设,无非就是拆几间旧房子、建几座公厕、硬化几条道路,建个花园种些树,美化美化村镇环境就可以。

  我认为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因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宏伟的工程,是贯彻落实省委“两富”战略、十八大精神的体现。为此,我们镇党委、政府花大力气从村民实际需求入手,科学规划,着眼未来,尽量把美丽乡村建设做得有声有色。

  规划引导是灵魂。亭旁镇有106个行政村5万多人,是三门县第二大镇。去年以来,我们针对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连续出台了亭旁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特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等4个规划并通过评审。在每个规划出台前,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参与制订,并在充分征求全镇老百姓意见后最后定稿,用科学规划指导全镇美丽乡村建设。这样做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无序建设和错乱建设,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彰显特色是个性。亭旁是革命老区,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许多古村落、古宗祠,各有特色,包括任家欧式古宅、刘家“将军府”等等。于是,我们在任家、刘家、下叶等10几个村,把建造有亭旁特色的美丽乡村与开展古村游相结合。另外,我们还以“浙江红旗第一飘”教育基地为平台,修缮亭旁起义各个主轴点,引进资本建造千年古刹丹邱寺红色文化园,以各起义点为衬托,打造“红色亭旁一日游”。

  助推发展是核心。亭旁镇只有1/3个行政村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但山林资源丰富,全镇有17万亩山林。为此,我们把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旋律。比如我们规划在中门片区10余个村建造3000亩“玫瑰谷”,建成影视拍摄、婚照摄影和游客观赏基地,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600亩;而在芦田山区块,则打造百果园、百花园、百鸟园、百树园等,使之成为“养生福地”。与此同时,我们还以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发展生态菜、有机茶、何家水稻、亭旁番薯粉丝等。目前,全镇已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252家,位居全县之首。

  留足空间惠民生。去年,我们拆掉占地13.4亩的原镇政府老房子,由于该地块位于镇中心黄金地段,如果拍卖,土地出让金达到1400万元,可以办许多事。但是,我们考虑到集镇2万多人口没有一处休闲娱乐场地,决定把这块宝地腾空出来,另外再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集娱乐、健身、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市民休闲广场,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还建起了中心大道、步行街、停车场等,真正做到造福于民。

  我觉得,美丽乡村建设戒骄戒躁,也不能大拆大建,凡事都得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出他们真正喜爱的家园,这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00018 用心了
才会美
2012-11-27 2810625 2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