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买多了吗?
陈宁 毛晨怡
陈宁 毛晨怡
今年“双十一”,比单身男女更有看头的,是淘宝天猫商城一年一度的促销。
来自天猫的官方数据显示,“双十一”促销开始10分钟后,支付宝交易额即突破2.5亿元;2个多小时后,成交额已超过去年“双十一”全天交易总额。最终,天猫以132亿元的销售额完成了一场令人大跌眼镜的网络疯抢。
疯狂之后,不少过了一把“鼠标瘾”的买家却开始了无尽的烦恼。一位网友的微博在“双十一”后被转发1000多次:因为他在买酒时误把“箱”当成“瓶”,于是家里一下子堆了几百瓶酒……
是什么促使了那一瞬间的“头脑发热”呢?“冲动购物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女性身上。”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科主治医师汪永光说,“购物时,男女之别尤为明显。男性的选择往往基于现实需要,而女性喜欢什么买什么,属于情感购物。”
每年一到“血拼季”,商家们层出不穷的促销活动作为环境诱因,总是轻而易举地使多数女性率先“沦陷”。相比商场的促销,网络的确有着先天的优势。“无论买多贵的东西,都只要输入一个密码,跳过了‘一张张数钱’的步骤,更容易让人买多。”汪永光说。
别以为一切只是出于“冲动”,真正的冲动购物属于一种精神控制障碍,它和网络成瘾、毒瘾一样难以戒除。人脑中有一个奖赏系统,一旦买下一件心仪的物品,大脑会分泌“兴奋因子”多巴胺,系统得以平衡,人就会觉得愉快。而对于冲动控制障碍患者,他们的奖赏系统出现障碍,经常需要更大额度的物质来刺激大脑兴奋。“这种精神障碍在心理学上有严格的界定,主要看购物行为是否影响了自己或周围人的工作和生活。”汪永光说。
那么,大多数没有控制障碍的人,为什么也会“头脑发热”呢?原来是从众心理使然。“大家都在捡便宜,为什么我不去”、“打折不买太浪费了”、“别人有我也要有”……这些都是购物时经常出现的想法。还有少数人,喜欢在情绪低落时疯狂购物,恢复平静后,才发现自己买多了。
“双十一”之后,圣诞节、商家店庆、年底促销又在眼前。专家建议,不妨理智一些,先列一张购物清单,把自己必须品列出来。而那些可有可无、或者根本不需要的,就算优惠幅度再大也当作视而不见,实在忍不住,那就捂住眼睛,“走为上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