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此处有风景

  周 昀

  此次推出的蒋勋三书,《路上书》的篇目选自台湾尔雅版的《今宵酒醒何处》和《萍水相逢》,《忘言书》的篇目选自台湾尔雅版的《萍水相逢》和《大度山》,从编辑的角度来讲,《欲爱书》可能最为简单,因为这一本直接来自台湾尔雅版的原书,从书名到内容都无需做太大的调整。

  “路上书”本是《今宵酒醒何处》一书的原名,1988年至1989年,蒋勋在世界各地游历时不定期地给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写专栏,在路上所写,故名路上书,后来由于有些篇目未作整理,便改名为“今宵酒醒何处”。此次选编《路上书》,首先就把《今宵酒醒何处》和《萍水相逢》两书中在路上所写的札记都收录进来,以还原一个完整的路上书。读者如果仔细读完全书,其实可以发现这些篇目内在的逻辑脉络:开篇“路上”和“今宵酒醒何处”算是序言,定下全书的基调和主题;“缘起”一文,写的是蒋勋在日本京都参加盂兰盆会感受到的“心愿未了,要随四处流去的灯火,一同缘起,一同缘灭”,在这里作为第一篇却正合适;后面几篇顺理成章,依“日本—欧洲”的旅途顺序排下来,到“时差”、“手环”这两篇,抒情的笔法渐弱,留白的意境渐强,《路上书》上半部分至此结束。下半部分则写的是“在路上”的另一面——家国之思。写台北,写故乡,写童年,写40年来家国,写我们共同拥有的一个地球,主题不断升华,以一篇极具分量和情怀的长文结束。回头来看,这些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所写,从不同集合与主题上摘选下来的文章依序放在一起,竟也似乎浑然一体,把“路上”这样一个无数人写过的主题阐释得透彻明白了。

  《忘言书》的主题,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事物、随生随灭的想法和“欲辩已忘言”的感慨,所选文章的编排,其实也花了一些心思。上半部分是借物抒情,从蒋勋的宿舍写起,写花木菜竹,写微雨苔蝉;下半部分则由情及物,写艺术感想,写故人旧事,最后却落到“天何言哉”,落到大度之山,个中的深意,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体会。

  这三本书比台湾版有特色的地方,在于陆智昌老师刻意留白的极简设计。三本书每篇文章前面都有一幅蒋勋所绘简笔画,寥寥几笔,画人画山画水,原非为文章所作,选出来放到这里却极为合适,比如《欲爱书》中有一篇叫“忧伤寂寞的一张脸”,配图画的一个女子,便正好长了这样一张脸,与文章内容完美兼容。蒋勋在讲生活美学时常常举一个例子:中国山水中亭子的设计其实是让你“停”下来,让你明白此处有风景,不必急着赶路。这三本书中所配的画其实就相当于“亭子”,蒋勋的书不似小说,可以不用读得那么快,看完一篇停下来,盯着那一笔画出的忧伤寂寞的一张脸,看看那变形的人、简化的山,文字或许还未言及,你已别有所悟。

  总的来看,《路上书》的羁旅愁思,《忘言书》的悠然闲适,《欲爱书》的极尽缠绵,无意间为我们描画出一个讲美学、讲唐诗宋词之外的蒋勋,这些文章来自他的真实生活和情感,这些画是他彼时彼刻心境的反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蒋勋作品”,关于他这个人,关于他所选择的生活和他坚持的美学。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此处有风景 2012-04-20 2405543 2 2012年04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