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己见的纳博科夫
钱建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纳博科夫,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他作为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作家的使命,他的《洛丽塔》无人不晓,他的捕蝶爱好亦妇孺皆知,总之,这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作家,一个吸引了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的当红人物。所以,有关他的访谈,也就恰恰成就了文坛上的一道风景,这就是《独抒己见:纳博科夫访谈录》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些访谈涉及了纳博科夫视野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学、电影、生活、政治等等内容,可以说是做到了纵横四海而无不及的程度,一方面这缘于媒体对他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而在同时,这些文字亦处处显示出了这位伟大作家的真知灼见,且他自己也颇为认可。
在我们这本书里,也是纳博科夫最为知名的秘密,便是他的《洛丽塔》。虽然《洛丽塔》自发表以来便成为文化界内外不息的争议,纳博科夫也表示不愿多谈,但是这始终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盛名之下,纳博科夫甚至在此定义了“洛丽塔”的发音,这是怎样一位严谨又自恃的作家啊,所以他说很多人都不及他影子的影子。如果读者想深入探究“洛丽塔”的多层意义,且有意聆听纳博科夫这种站在高处的对文坛这个“影子世界”的种种论断,那么来看这本书吧!
纳博科夫独特的访谈方式在于:“采访者的问题必须书面递交给我,我进行书面回答,发表时一字不差保持原样”——讲课时,他的眼睛离不开讲稿;早餐桌上他给妻子描述的隔夜梦也只是个初稿——他所声明的对待访谈的这些条件如此看来也是不难理解的。所以,要看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是如何以一种天才的思考方式进行大师级的写作的,那么来看这本书吧!
纳博科夫在书中透露的另一个秘密就是:他是一个专业蝶类学家。评论家们已经把纳博科夫的捕蝶网看成了他不可分割的部分形象,甚至“蝴蝶”亦被视为促成了他写作风格的另类启示。而用纳博科夫的说法,写作与蝴蝶,在他看来是“诗的精确与纯科学的欣喜”的分化与融合。
纳博科夫还是一位出了名的“旅行”作家,他在俄国生活了20年,在西欧生活了20年,在美国又生活了20多年。虽然出身于俄国富有而地位显赫的家庭,但他终身不置房产,宁愿辗转于汽车旅馆、小木屋、带家具的公寓和提供给休假教授的出租房,最后在瑞士的宾馆里终老。这些就是他作品之外的生活;从逃亡、反抗到成为作家,且在晚年达到其声誉的顶峰,弗拉季米尔·纳博科夫的生活也是一种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