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读者来论

  善待底层声音

  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24日与来京信访的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强调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

  宁波汪彦玲:这一幕让人感动,因为它折射的是一个国家在认真倾听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

  毋庸讳言,一些地方的政府不愿接访、不愿面对问题,动辄将上访看作洪水猛兽。地方政府要想不再为上访头疼,就得学总理那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不但要善听群众的呼声,更要回应群众的呼声。

  卖房给工人发工资

  近日,在四川内江开办柠檬加工厂的企业主王宗慎,卖房给工人发工资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关注。媒体报道,工人被老板的诚信感动,很多人主动留下来加班。

  江苏范子军:听多了民工讨薪受辱被打的新闻,卖房发工资的做法委实让人感到欣慰。这个老板宁可卖房也不拖欠工资,显然,他发的不仅是工资,更是诚信。

  我们时常听到某些企业一遇经营困难就减薪裁员,而经济景气了又招不到工人,其实恰恰是缺失诚信使然。把自身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老板,指望工人们与其同舟共济当然就很难。卖房发工资,却换回工人自愿加班,愿更多企业能从中受到启迪。

  只教标准答案?

  日前,网友zhangyx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错的很多题十分不解,一怒之下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小学语文会有那样的“标准”,就连“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有固定答案。

  湖北李倩:π的含义只能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答“圆周率”便是错;写出朱自清散文《匆匆》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只能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写其他的老师也会给叉……诸如此类的标准答案,不仅让孩子无所适从,连家长也看得十分气愤。

  我们常说教育是人文熏陶、素质涵养,现实却是,有些老师只愿意教学生一个呆板的“标准答案”。这些标准答案灌输下去,是对想象力的扼杀。有几个脑袋在这种灌输下不会变成“榆木疙瘩”?真是为人师者的悲哀。

  (互动微博http://t.sina.com.cn/qtlt,投稿邮箱zjpl@zjnews.com.cn )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读者来论 2011-01-28 nw.D1000FFN_20110128_14-00002 2 20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