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新知经纬

文章导航

小小少年爱科学

  本报记者 叶玉跃 通讯员 余夏青 

  

  “阿姨,你知道食盐在冷水里融化要几分钟吗?”在杭州天长小学小彭同学的家里,我们差点就被问住了。小彭摆弄着手里的杯子说,这是学校刚刚试点的“家庭实验室”。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天长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特别留恋科学课的家庭作业。一说家庭作业,一些家长首先就皱眉头:“孩子课外作业负担太重了”!不过,天长小学的这一课外科学课,家长不只欢迎,还要争着抢着一起来学学“十万个为什么”。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先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新鲜名堂吧。

  怎么做

  家庭实验室,也叫挑战三星任务,即按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程度,划分为难易不等的三个等级,即一星、二星、三星任务。

  “一星和二星任务,是每个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都能完成的。三星任务是作为一个奖励,让孩子们去进行一个实地的考察、参观。”天长小学科学老师陈甜说。

  就拿“桥”这个章节的内容来说吧,一星任务是让孩子们用20张报纸设计制作一座纸桥,90%的学生都能完成。二星任务呢,是让孩子用20根一次性木筷造一座桥。

  三星任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选择一座你最感兴趣的桥,比如廊桥,实地观测或收集网络资料,写一篇关于桥结构或承重特点的科学报告。

  为什么

  眼下孩子的学业负担普遍较重,为什么还要去做三星任务呢?

  有研究表明,人在小时候形成的科学素质对一生都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好奇心等的影响,所以在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科学教育都是重点课程。

  “给孩子更多动手的空间,也就是做实验,让孩子提出更多的科学问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陈甜说。

  做实验,每个孩子都喜欢,既可以动手又可以动脑,当然是多多益善。不过科学课一周也上不了几节,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实验中,这很遗憾,那么是不是在课外可以有一个补充呢?

  这就是“家庭实验室”的由来。90%的孩子和家长都喜欢这样的活动,于是从2010年开始,“家庭实验室”就有声有色地开始了。

  在哪里

  三星任务不只孩子们感兴趣,家长也跃跃欲试,陈甜于是“聘请”家长为志愿者,一行人去了温州泰顺,实地考察廊桥。

  这可不是普通的秋游,孩子们在观察廊桥之后还寻访了当地村民,研究廊桥结构特点的同时,还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回来之后汇总成研究报告。

  “文兴桥始建于咸丰七年(1857年),河岸一高一低,所以在建桥结构上与别的廊桥不同,整座桥倾斜、不对称,从远处看上去就像一个人在耸肩膀。还有,它的内部结构非常稳定,梁与底座‘压’得很结实,准确地运用了‘三角的稳定性’原理。”

  这么专业又生动的报告,出自六年级的小学生之手,让人惊讶。

  孩子们不只做报告,连前期准备工作都是自己完成的。从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住宿,再到外出活动的生活细节,都是由4名同学一起制定计划、分头实施、合力完成的。

  把自然科学课本的内容在课外做一个延伸,这在杭州地区还是首创,“家庭实验室”中表现优秀的孩子还可以申请期中考试的免试,这等于减轻了孩子的考试负担。有家长笑称,这不但不是增负,还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了。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人文·新知经纬 00014 小小少年爱科学 2011-01-19 nw.D1000FFN_20110119_3-00014 2 2011年01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