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创富年代·发布

系列举措怎样推动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发展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什么成就? 省发改委发布《2009年浙江省社会发展报告》——

解析浙江社会发展大势

  浙江率先在全国省区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老人也领到了养老金。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浙江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双重考验,浙江推出的系列举措是怎样推动全省经济的回升向好?浙江社会发展在应对危机中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最新公布的《2009年浙江省社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社会政策、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改革、社会管理等五大领域着手,对2009年浙江省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省发布的第7份社会发展报告。

  

  《报告》对2009年社会发展作出了总体评价:2009年全省社会发展战略地位明显提升。社会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社会领域改革进度加快,社会保障持续改善,全省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民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逐步形成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机结合、社会转型与经济转型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总结了2009年社会发展的五大特点:

  一 社会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高度重视宏观调控中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社会政策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1、保企业促就业政策稳定大局。通过落实结构减税、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调整和临时下浮社会保险费率等帮扶措施,减轻企业负担666.2亿元,集中减征社会保险费36亿元,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稳步恢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3.26%。开展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帮助37.78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29万人。

  2、 增收入促消费政策夯实经济回升基础。着眼于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和落实促进居民增收和消费的各项政策,夯实消费基础,培育消费热点。扎实推进“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落实支农惠农各项政策,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和1倍以上,实际增长9.7%和9.5%,实际增幅实现了22年来首次高于GDP增长率。

  3、促统筹增协调政策加快城乡区域融合发展。适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扎实推进低收入集中村和重点库区困难群众帮扶致富工作,省财政向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转移支付283.4亿元,增长28.7%,高山远山地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重点库区等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困难群众异地搬迁7.6万人。

  二 社会事业在扩大内需中全面提速

  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投资的机遇,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更大,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72.8%用于民生,社会事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1%,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实事,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民生满意度整体上升,比去年提高2.21个点。  

  1、基础教育加快均衡发展。有效提高各类教育的经费保障水平,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50元、550元,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标准提高到350元。全面免除城乡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家庭子女入读中职学校的学费。坚持把政策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继续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完成866个保留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造项目,推进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制定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规划,着力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条件。

  2、基层医疗卫生加快提升服务能力。以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使更多群众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省共设有县级综合性医院163家,中医医院64家,乡镇卫生院167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6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8533个,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3、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向基层覆盖。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近200个,扶持1000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活动器材,新建小康体育村4466个,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科技馆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公共博物馆年接待观众首次突破1500万人次等。

  三 社会保障在制度创新中进一步扩面提升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不断扩大覆盖面,稳步提升保障水平。

  1、养老保障体系率先实现制度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出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意见,全面建立面向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省590万符合条件的城乡老年居民开始享受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全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38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至月平均1595元,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2、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扩大覆盖面。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参保大学生人数达63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继续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全省86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已全部实施,参合农民达3035万,参合率达92%,人均筹资水平达179元。 

  3、社会救助体系增强“安全网”作用。加大省级财政低保补助力度,取消乡镇低保资金配套制度,落实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城镇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调整为339.74元/月人和216.4元/月人,共有9.44万城镇和60.38万农村居民享受低保。

  四 社会改革在突破体制障碍中有所深化

  从越是困难、越要改革的工作思路出发,全省社会体制改革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迈出新步伐,在多个领域成为全国先行先试的典范。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正式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等五大改革,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等四大体系,提出用3年时间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和到2020年前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远期目标。

  2、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按照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多样化选拔人才的要求,实行了分类测试、分批选拔和统考加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为一体的新的高考方案,顺利实施首次新课改高考,自主命题实现了与高中新课程的有效对接,有效地增加了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权。进一步“简政放权”,分别向义乌市、其它县(市)下放了23项和14项教育管理权限,取消、停止了一批检查、评估、表彰、认定项目。

  3、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编制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等规划,发布实施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以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浙江话剧团为重点推动院团转企改制,经营性出版单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

  五 社会管理在促进和谐稳定中加快健全完善

  针对2009年大事多、要事多、敏感时段多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平安浙江”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效保障了社会环境总体和谐稳定。

  1、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先后集中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重点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活动等,破解了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以及人事分离、人户分离、人事户分离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调查显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中有升,2009年达到96.35%,已连续六年超过九成。

  2、公共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数据显示,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9.77%、2.97%、11.95%和10.18%,其中死亡人数连续6年下降。

  3、城乡社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新居住证制度,明文规定持证者可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市民待遇,为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制度支持。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发布 00016 解析浙江社会发展大势 2010-09-14 nw.D1000FFN_20100914_2-00016 2 2010年09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