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世界

文章导航

城市群突围:经济增长新引擎

  本报绍兴9月10日电

  记者 徐园 周智敏 韩晓军 

  

  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日益凸出,资源、环境、外需的约束越来越大。下一个1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来自何方?

  今天上午在绍兴闭幕的“经济转型和城乡互动”世博主题论坛上,众多经济学家将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指向了城市化——不光是城镇化,而是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突围。

  打造城市群“2.0”版

  弗拉基米尔是俄罗斯西北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他的演讲告诉人们,即使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俄罗斯,其城市化的过程依然在进行。在西面,圣彼得堡作为波罗的海最大最重要港口的地位要不断巩固,并加强与中国和朝鲜半岛的联系,成为“亚洲中转中心”;在东面,莫斯科要强化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俄罗斯还将建设多个国际水准的旅游中心,如索契、贝加尔湖等地区。

  这正与中国的做法不谋而合。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提升,而另一方面,山东半岛、海西、川渝和关中——天水等城市群的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对世界银行顾问沙希德·优素福来说,未来的竞争将更加集中于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因此,城市群必须打造 “2.0”版,升级他们的创新力与竞争力。优素福博士的研究发现,要实现城市群升级,有3点颇为关键。首先,进一步整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使协同作用最大化,增加本地就业和价值。而从长远来看,即使是生产型公司对服务业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因此要不断增加服务业的比重。其次,继续发展高精尖技术,通过教育、培训等吸引最优秀的人才集聚于此。第三,在产业群中建立无形资产,鼓励产业群内的公司在创新领域进行合作,发展活跃的技术市场。

  都市圈中的小城镇孕育机会

  在未来城市化路径中,专家们纷纷把城市群发展作为最为重要的砝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城镇没有机会。

  “一个核心城市,周边有小城市还有一些城镇地区,在这个之外还有大郊区,包括乡镇和乡村,所有这些地方都是大都市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德华·李孟是加拿大科瑞澳资讯公司总裁,他曾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咨询服务。他看到,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越来越多的小城镇被纳入了核心城市的1至2小时交通圈内,而这给小城镇发展带来机会。

  爱德华告诉记者,正是建立于交通的通达性,靠近上海的昆山从一个小城镇发展起来,如今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已经遥遥领先。“绍兴、嘉兴以及他们周边的小城镇未必没有机会。” 爱德华说,机会很多,只是不能建立在复制的基础上,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产业。优素福博士也认为,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那些单一功能、专业化的小城市在大城市群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的经济也充满活力。

  “当然通达性不仅仅是在交通方面,还有功能的通达性,比如说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尤其是人口流动要超越户口的限制。” 爱德华表示。

  防范给创业资本“加税”

  “一个城市群要具有竞争力,就要吸引足够优秀的人才,因此性价比高的住宅和配套设施、教育资源,都十分必要。”优素福博士介绍。

  而在国内,城市化过程中土地、住宅的价格上涨,却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阻碍,也因此损害区域的竞争力。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对离职员工进行调查,发现其离职原因是在公司所在地买不起房。“我们公司周边的房价已经达到了4万元每平米。”该公司董事长徐航无奈地表示。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在任何产业、地区还没有兴盛起来之前,地价、房价先上涨,是吃掉了未来的“午餐”,埋葬了未来的发展潜力。“这等于非创业资本在给创业资本‘加税’。”李稻葵说,那些非创业资本通过预先炒高楼价,逼迫创业公司的员工买单,实质是多加了一层税,因此必须坚持长期的房地产调控,甚至出台地方政策,限制不就业、不创业的非本地人买房。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世界 00004 城市群突围: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0-09-11 nw.D1000FFN_20100911_10-00004 2 2010年09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