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世界·教育诗

会计课 不枯燥

  通讯员 黄晓燕 记者 王婷 

  

  “听冯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就像喝了一杯清茶,因为她能把会计原本很枯燥的东西上得很有趣,把原本很难的东西讲得很容易。”这是很多听过冯晓老师上课的学生给出的评价。

  冯晓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最年轻的女教授,东方学院会计分院院长。她教过的学生俞悠杰在博文里这样形容她:“一手拎公文包,一手握着一柄雨伞,你跟她谈话不超过10分钟,准保能猜到她的专业背景,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用专业术语告诉你在生活中理财的方方面面。”

  在冯晓的基础会计课堂和中级财务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盘盈”的现象,原本只能容纳60个人上课的教室,一下子会挤满近100个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慕名而来听课的,有本校其他专业的,也有外校特地赶来的。

  会计学是一门很多人都认为很枯燥很难懂的学科。而听过冯晓上课的学生都觉得,会计学一点都不闷,一点都不难懂。

  把深奥的道理生活化,是冯晓的绝招。

  在基础会计学的课堂上,有一个专业难点就是“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概念,这两者在技术核算中可以通用,但是在报表中却不能混用。怎么讲清楚两者的关系?冯晓用两句俗语来解释,一句是“可以挂羊头卖狗肉”,还有一句是“路归路桥归桥”。学生们一听就明白。

  “一个家庭买了一台冰箱,要不要记账?”“要记。”“买了一包洗衣粉,要不要记账?”“不要。”在问完学生这两个问题后,冯晓就带出了会计学上的“重要性原则”,一个家庭妇女应该理智地管理家庭琐事,日常生活中账是有必要记的,但不是事无巨细都记下来,如何判断哪个重要要记下来,这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冯晓常告诉学生,她和朋友去逛街,每一次遇到下雨,朋友都不用担心,因为她总会记得带伞。接着话锋一转,“这就是会计学的‘谨慎性原则’。”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一些专业上的概念,冯晓常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学生打比方,譬如,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可以互相串门,但在人口普查时却都要各归各位。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可以通用,报表不能混用”。

  一个个难懂的原则就这样轻巧地输入了学生的脑海。

  冯晓还自创了一种“混合式教学课堂”,是必修课程却无期末考。冯晓将班级打乱、男女搭配,分成3人一小组。每周日,老师会在网上挂案例,下周五,每个小组都要上交方案。方案可以由3人相互讨论、上网求助、网络课堂互助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老师会进行案例讲解,小组作业成绩作为3人共享成绩,学生平时成绩由小组内3人互相打分形成。这门课程虽然没有期末考试,但是学生一直很忙碌,很多学生说:“我们在这门课上学到了诚信、团结和分享。”

  一般来讲,大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交上去后就只需等成绩好了。而冯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却是要重新发下来订正的。每堂课的作业冯晓都会仔细批改,还会打上不同的符号。凡是姓名边上打有三角形符号的学生都需要当面订正作业,有学生戏称这为“二进宫”,一般来讲,“二进宫”的学生是出错数量多或者是错误性质比较严重的。

  在冯晓的课堂上看不到作业本,所有的学生作业都是用A4纸上交,期末的时候装订成册进行复习,学生们也学冯晓老师,用会计术语称之为“加速资金周转”。

  上完冯晓老师的课,学生们都会自觉关掉教室的电灯和电扇,因为冯老师的名言是:“做一个成本控制的好手,才能成为一个好会计。”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教育诗 00014 会计课 不枯燥 2010-09-08 nw.D1000FFN_20100908_4-00014 2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