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这些清凉 沁人心脾

  韩晓军 

  

  入伏那天,经过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发现很多附近工地里的工人,拖家带口沿路纳凉。因为天热,男人们都打着赤膊,或坐在石凳上,或躺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孩子则在他们身边追来打去,笑声四溢。

  不远处是烟波浩渺的钱塘江,江风拂过,带来几许清凉。我想,也许他们会一直纳凉到夜深,也许待会儿会去钱塘江边散步,等暑气消了,再回到没有空调的宿舍里睡觉。

  习惯孵空调的我们,可能体会不到这些公共绿地、石凳、广场在炎炎夏日里的作用。但眼前这安逸温馨的一幕,清晰地刻画出一块草坪、一张石凳、一片操场的重要性。

  在忙着用空调、绿荫等为城市降温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忘记,要让这份清凉去眷顾更多的城市角落,眷顾更多的城市人群。

  于是,有了让人动容的一幕幕——宁波的图书馆向外乡人延长开放时间,杭州开放防空洞使百万人受惠,等等。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城市纳凉工程上,政府愿意投入,舍得投入。

  城市纳凉工程,政府是主角,民间是基础。政府因地制宜要投入、要规划;民间因地制宜要发挥创意、付出爱心。两者的努力一个也不能少,后者的作用甚至更大于前者。

  因此,我们要为温州坚持多年的民间伏茶摊叫好,要为四处奔走组织纳凉晚会的宁波社区工作者叫好。因为任何一个好的点子、举手投足间一个细小的付出,都可以立马变成夏日里的一股清泉。

  清泉可以汇成汪洋大海。正是涌自民间的点点爱心,以及爱心激发出的种种智慧,让每年的炎热夏季有了丝丝阴凉,也让享受阴凉的人心中有了许多感动。

  不难看出,一个个公益纳凉点,串起的是政府以人为本、关爱民生的责任,串起的是施善予人的民间传统,串起的是高温下城市的温情与和谐。

  纳凉点不断增多的城市是温暖的,如果你也有心,就请加入其中,为纳凉工程添砖加瓦。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这些清凉 沁人心脾 2010-07-23 nw.D1000FFN_20100723_5-00004 2 2010年07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