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浪:难忘60年前的雄浑乐章
——开国大典上的军乐团纪事
■王建柱
1949年10月1日14时30分,北京天安门广场。
29岁的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罗浪,提前半个小时就率领军乐团站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正前方。作为整个乐团的总指挥,他屏气凝神,微微昂首,盯着天安门城楼。身后,两位分指挥目不转睛地盯着罗浪;再向后,近200名军乐队员盯着分指挥,紧张而急切地等待着那个辉煌时刻的到来。
下午3时,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天成立了!”随即,罗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
近日,笔者来到北京总政第一干休所罗浪的家里,老人向我讲起了他这段难忘的故事。
新中国的第一支军乐队
1947年10月,晋察冀军区野战兵团在清风店打了个大胜仗,歼灭了国民党第三军主力并俘虏了该军军长罗历戎。罗历戎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因此被俘后见到曾任教官的聂荣臻,开场白就是:“人也被打散了,枪也被缴获了,就剩下一个军乐队了,算是送给老师的见面礼吧。”当时任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乐队队长的罗浪闻讯后非常惊喜,赶紧缠着上级说,请把军乐队留下来,千万不要遣散,以备将来派用场。
几天后,聂荣臻叮嘱时任华北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的张致祥:“尽快将国民党第三军的军乐队收容过来。”受领任务后,张致祥来到抗敌剧社对乐队队长罗浪说:“赶紧带人把国民党第三军军乐队收容过来,以此为基础,成立我们自己的军乐队。”
罗浪带着学徒单洪顺骑着缴获来的自行车,历时半个月,在保定、高碑店一带找到了所有军乐队队员。经过组织上政审、鉴定和调查,最后确定留下40人,与抗敌剧社音乐队原有的10多人,经聂荣臻司令员批准,改编为我华北军区军乐队。紧接着,罗浪又马不停蹄地到石家庄军校青年训练营挑选了40多人。
他们当时所使用的乐器多数是日本人投降后留下的。到了1949年8月,组织上决定由罗浪负责组建一支200多人的联合军乐队。之后,他又联合了20兵团各部队的军乐队成员,并收编了北平警察局军乐队20多人,组成了200多人的联合军乐队。回忆往事,罗浪说:“新成立的这支军乐队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有解放军的宣传骨干,有起义投诚的旧军人,有收编过来的北平旧警察等,使用的乐器更是五花八门,基本上都是战利品。”
用我们军队自己的乐曲
直到1949年8月初,罗浪才知道新组建的这支联合军乐队,将要参加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兵,而是开国庆典。那时还保密,并不知道将要参加开国大典的演奏。从阅兵副总指挥聂荣臻到阅兵指挥部主任杨成武,都再三强调这次阅兵的意义十分重大,要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聂荣臻还向全体人员发出一道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
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罗浪为国歌的诞生兴奋不已。国歌确定后,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又该采用什么乐曲呢?这也是一个大问题。9月初,阅兵指挥部就召开会议,几经讨论,都难以定夺。罗浪心里嘀咕着:赶紧定吧,定完了我们好练呀!
当时有部分人主张按老规矩办:一是采用旧军队的阅兵曲即德国的乐曲;二是有部分人主张“一边倒”,全部采用苏联乐曲。苏联顾问听罢,咧嘴直乐;而年轻气盛的罗浪则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就是要用经改编的我军的某些革命歌曲。三种意见争论激烈,哪个也不能轻易否定,这让阅兵指挥部主任杨成武为难了。略倾向于第三种意见的他让罗浪连夜起草了一份文字方案,一并上报到中央军委。那哼唱了多年的熟悉的旋律征服了中央首长的心,聂荣臻批示“同意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请五大书记审阅”,毛泽东随即潇洒地挥笔写下了“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9个大字,周恩来批阅“同意主席的意见”。
罗浪当时所报的曲目是:《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建国后的历史一再证实,这些歌曲至今还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于是,一套以解放区流行歌曲为主,其中穿插了《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战车进行曲》的开国大典军乐曲诞生了。
200人的演奏没有错一个音符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令世界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拉开了序幕。罗浪率领着号称“礼乐之神”的军乐团,在下午1时便进入了天安门待命。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天高云淡,一切都透着喜庆。参加开国大典的军乐团军装和皮鞋都是新发的,就连乐器也都重新喷上了漆,在阳光下闪闪发亮。200人的军乐队面向天安门城楼,站成两个方队,各自以十行横队和十行纵队的宏伟气势,奏响同一支威武雄浑的乐曲。
罗浪回忆说,我把大小军鼓都安排在第一排,这在当时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路,是为了展示一种威武整齐的新面貌,是为了造成一种鼓乐喧天的大气势。以宏伟的气势等待着党和人民的检阅。
此时,毛泽东和开国元勋们正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缓缓地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突然,罗浪的心又“突突”地跳了起来。当时还没有报话机这类设备,当毛主席登上天安门时,城楼上该如何通知罗浪开始演奏《东方红》呢?在排练时,典礼指挥张致祥望着城楼上飘舞的红旗,急中生智:何不用块小红绸子在城墙上向罗浪发信号呢?于是张致祥与罗浪事先约定:就用这种土办法联系发出信号!直到1955年以后,城楼上与军乐团的联系信号才正式改为挥动小红旗。
14时50分,一直守候在城楼西侧的典礼指挥张致祥,看着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谈笑风生,拾级而上。此时,罗浪也正紧张地盯着张致祥呢。当毛主席一行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张致祥立即向乐队挥起了红绸子。顿时,军乐队奏响了高昂的《东方红》。这是9月30日刚刚敲定的曲子。15时整,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接着,毛主席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天成立了!”
当时的气氛既热烈又紧张,司仪宣布“升国旗”、“鸣礼炮”后,却忘了宣布“奏国歌”。毛主席的话音刚落,罗浪就准备指挥军乐队演奏国歌,这时却未听到司仪发布命令,等了大约半分钟后,罗浪按预定的程序,果断地指挥军乐队奏起了国歌,天安门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
司仪紧接着宣布阅兵式开始,军乐队奏响了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步兵、骑兵、炮兵和坦克兵等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共和国年轻的空军也首次驾机掠过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虽然军乐队的排练时间非常短,但在开国大典上,200人的演奏,竟没有错一个音符。
后来,毛主席对军乐队在开国大典上的出色表演十分赞赏,兴奋地说:“我们国家这么大,天安门又这么大,要有一支千人的军乐团嘛!”于是,1951年初,有关部门让罗浪负责筹建一支千人军乐团。聂荣臻为此批示并专门拨出经费,用于军乐团建设。同年7月,军乐团扩编为1000人,罗浪担任团长兼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