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周末特刊

【镜头回放】

  朱顺佐,今年70多岁,但看上去依然健硕,退休前他是绍兴市委党校副校长、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退休后他兼任绍兴市名人文化研究会的顾问,发挥余热。“记得七年前的2002年8月,绍兴市名人文化研究会挂牌成立,这在全国、全省可是第一家呀!”回忆当时的场景,老人历历在目:“众多当地名人到场,现场气氛热闹非凡。阵阵锣鼓、鞭炮喧闹之后怎么办,经过大伙的集思广益,多方奔波,历经5年辛劳,《绍兴名人印》终于问世。”

  年届四旬的黄天德,如今是绍兴市名人研究会的“掌门人”。他带着一副厚眼镜,两鬓依稀可见白发。他的办公室狭小而简陋,不大的平房内却放满了各种书籍、文献、图片、档案,一一有序摆放着。“水乡绍兴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传统,古老神奇的地方孕育了无数闻名中外的名人。我们作为后代,有责任、有使命、有必要去宣传我们的先人。”说到研究会创立的目的和宗旨,朱顺佐开门见山:“从远古的越王开始到现在,绍兴有5000多年可考历史,明年又是绍兴建城2500周年。我们怀古抚今,更有必要去向全国、全世界宣传推广绍兴。”他喝了口水,继续给记者讲述他眼中应该做的工作。“我们创办名人文化研究会是一种创新,在全省、全国也是第一家。同时,研究会着重系统而全面研究地方名人,也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黄天德告诉记者,他土生土长,自幼十分崇拜名人,尤其是出自绍兴的先辈大家,常使他觉得身为一个绍兴人而自豪。多年来,他通过收集名人资料,走访名人故里,研究名人故事,更深切感受到这些名人先辈身上散发的独特魅力。“他们身上这些闪光点,是数千年来绍兴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绍兴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黄天德感叹道,他现在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做事,在宣传绍兴知名度,广泛传扬绍兴人的精神与形象。说到这里,他的眼眶湿润了:“我四岁时失去了母亲,靠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的接济才完成了学业。传统的美德养育了我,家乡父老有恩于我,所以我只有尽力关心家乡,为宣传家乡出力。”

  自古以来绍兴地灵人杰,俊彦迭起,群星灿烂,这是绍兴令人自豪的最大特色。毛泽东主席曾题字赞誉绍兴“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则生动形象地写道:“绍兴之名天下知,半城河港半城诗。会稽山上传禹迹,投醪河边犒越师。兰亭修契书集序,沈园邂逅题壁词,应接不暇山阴道,纷纷人物入青史。”但是,怎样宣传绍兴的知名度,怎样搭建传播名人文化的一个最佳平台?黄天德想到了设计《绍兴名人印》。回想起创意设计的日日夜夜,黄天德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天,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为使《绍兴名人印》更具有艺术品位和文化价值,黄天德几十次出门奔波,叩访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5年来,对作品就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为使作品更加完美,小的修补调整不计其数。”作品问世以来,《绍兴名人印》被作为礼品馈赠给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和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同胞,还送给北京、上海、四川、海南、湖北等地的各界乡贤与知名人士。绍兴市档案馆、绍兴市博物馆、绍兴市图书馆也收藏了这一艺术品。许多中外人士称赞:“《绍兴名人印》富有创意,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不愧是一张宣传绍兴的‘金名片’。”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镜头回放】 2009-10-16 浙江日报000132009-10-1600023 2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