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追逐“台风”的80后
· 抱团,让我们一起回家
· “火车票”当请柬
凭票通往“婚宴车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绑着工友遗体海上漂流九小时
抱团,让我们一起回家
本报记者 蒋 勇
  核心提示:几天前的一个夜晚,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发生了一件感人肺腑的事——在一起海难事故中,一名落水船员因体力不支在海上不幸殉难。为了将工友的尸体运回家,生还的几名船员齐心协力,将死尸捆绑连在一起随波漂流7个多小时,直至搜救人员发现。

  

  6月8日是宁波“国良29”轮落水殉难船员张胜利出殡的日子,前来送葬的其家人、亲戚及其生前好友,无一不为死者同船工友患难见真情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没有工友们的鼎力相帮,在潮起潮落的茫茫大海里,张胜利的尸体不知将被漂向何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6月5日晚上7时半,辽阔的宁波——舟山港海域上空,电驰雷鸣,风雨交加。此时正在七里屿附近海域航行的“国良29”轮突遇雷暴恶劣天气袭击。

  船舱开始进水。霎那间,正在运作的机械突然停机熄火。船上的6名工作人员不得不往船舶最高处的驾驶室顶部爬。当船长陈国态将一件件救生衣分发给其他5名船员刚完毕,“国良29”轮沉入大海。说时迟那时快,来不及穿上救生衣,陈国态手拿救生衣快速跳向滚滚急流之中。

  水性较好的船长陈国态落水后,一边在大风浪中苦苦地挣扎着,一边不停地大声呼喊着其他船员的姓名。此时,海上风急浪高,大雨倾盆。大雨淋得陈国态和船员们睁不开眼睛,脸上像被鞭子抽打一样难受,但陈国态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找到同船的工友们。

  陈国态凭着工友们应答的声音,历尽艰难困苦,终于游到其他3名船员身边,但还有1名船员始终在他们4人附近漂游,只听到他应答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面对茫茫大海,几个人游到一块后下一步怎样逃生呢?陈国态对船员们说:“大家千万不要分开,在一起可说说话,互相有个照应。”虽已进入初夏天气,但大海的夜晚显得特别寒冷,尤其是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在风浪中挣扎多时,体能消耗又大,保持体温不下降成了生还的一件大事。于是,大家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紧紧抱在一起,随着潮流漂浮。

  两个小时后,船员张胜利因体力不支开始昏迷,工友们就不停地呼喊着他的名字,照料着他。最后,张胜利因过度耗尽体力而不幸死亡。怎么办?任其尸体漂流,在潮起潮落的茫茫大海,找回的希望十分渺茫。如果绑着死尸一起漂流,这对自身都难以保障、生死未卜的落水船员来说更是一大沉重的包袱。

  这时船员沈晓安说:“咱们与胜利兄弟生时一起共事搭档,死了也要把他带回家。”沈晓安的建议,得到了工友们的赞同:“大家是同在一条船上的工友,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啊!”于是,大家一起用穿在各自身上救生衣绳子的一端将其尸体捆绑连在一起随波漂流。

  船员们刚落水时正遇涨潮,他们先是从镇海七里屿海域漂经舟山金塘大桥,而后又随着海潮漂向杭州湾海域慈溪等地。退潮时,他们又随着潮流从原路向东漂流。在经过金塘大桥脚的桥墩时,由于退潮水流急,加上旋涡不断,连在一起同行的几名船员都被卡在桥墩脚下的水里无法动弹。这时,从小在北仑海边长大,被人称之为“浪里白条”的沈晓安急中生智,一边用脚猛蹬桥墩,一边叫喊:“大家不要惊慌,赶紧用脚蹬桥墩离开这里!”

  就这样,他们避过一处处旋涡和暗礁,又漂回到七里屿,再漂向北仑山附近的黄牛礁,在长达九个小时漂流后,船员们一个个都筋疲力尽。拂晓时分,他们发现几十米外有搜寻他们的救助船舶,陈国态和沈晓安使尽最后的力气,发出微弱的呼救声,终于被救上船,死里逃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抱团,让我们一起回家 本报记者 蒋 勇 2009-6-11 48256F32002924A6482575D00024976B[A2-蒋勇≈B1-沈宇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