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追逐“台风”的80后
· 抱团,让我们一起回家
· “火车票”当请柬
凭票通往“婚宴车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29岁小伙子,却因为热心于在台风等灾害中组织救援而家喻户晓——
追逐“台风”的80后
■本报记者 陈洪标
  6月3日,苍南县成立了温州市首支民防应急救援志愿大队,由50位来自各行各业热爱应急救护工作的志愿者组成。和其他民间的组织不同的是,这个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的组织,不但具有哪里有危险就赶赴哪里的救援精神,而且配有专业的设备,救援人员还要经过专业培训。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民间组织,发起人还是一个80后的小伙子——张炳钩。

  张炳钩是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他身上的头衔却很多,从苍南县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队长、苍南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执行会长、苍南县防汛抗台志愿者联盟会长,到目前全国首家唯一登记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张炳钩说,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不要紧,重要的是在抗灾救灾中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价值。

  要做比灾后捐献更有意义的事

  出生在苍南县灵溪镇大观村的张炳钩,家境贫困。和许多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张炳钩中专毕业后开始了打工生涯,2004年在苍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做了临时工。

  和台风结缘,是在2006年8月10日,那场我国建国以来最强的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苍南,张炳钩亲眼目睹了很多灾民家的房屋倒塌,他想帮助乡亲重拾生活的希望。

  第二天,张炳钩借用交警队的工作便利,与浙江省几大网站、论坛联系,共同发起倡议,在各自的网页上发帖《为受灾群众献爱心捐赠倡议书》。三天时间,网友们纷纷捐款捐物,收到了捐款182360.9元。被爱心感染的张炳钩,与其他发起人员一起组织“网友爱心车”前往县里36个乡镇受灾区,把捐款交到了150户灾民手中。

  这次的组织经历,让张炳钩体会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他确信自己喜欢做这种事,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价值。

  苍南县地处浙江南部沿海,每年汛期易受台风暴雨灾害威胁,特别是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苍南县时,全县的通讯、交通受到很大影响,受灾地区甚至只能干巴巴地等待救援,抗灾、救灾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在灾难来临时,进行及时的救援,这比灾后捐献更有意义。

  张炳钩想在救援方面做文章。当他把想法告诉朋友们,大家都笑他人小心大,这是县长做的事。张炳钩却不这么想,有灾有难,靠政府是没错,但是如果能组织一支民间救援队伍不是更好吗?灾难面前人多力量大。

  2007年5月份的某一天,张炳钩乘坐出租车时,发现车上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等功能,而且出租车司机本身对全县大大小小路道都比较熟,车技也好。这时,张炳钩脑子一闪,有了:利用GPS成立一支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在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来袭时,及时救援和转移受灾群众。

  2007年7月,苍南县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正式成立了,发起人张炳钩担任服务队的队长。

  追着台风去救人

  应急服务队成立第二个月,9号超强台风“圣帕” 在8月18日上午向苍南县海域逼近时,应急服务队马上组织了66辆出租车前往全县25个乡镇上岗服务。这也是全国第一次在抗台使用出租车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当晚9时40左右,张炳钩随队员和浦亭乡驻村干部一起冒着狂风暴雨,对已转移地区进行重新排查,结果发现了一个还亮着灯的简易工棚。门反锁着,张炳钩不停敲门,门才打开,里面住着12个工人。经过劝导,张炳钩把12名工人一个一个送上等候在一旁的出租车,转移到安全地点。

  应急服务队的紧急救援行动一件接着一件。一个月以后,当“韦帕”台风紧急警报响起,66辆应急服务队的出租车再次赴往全县25个乡镇参加防汛抗台。

  在这两次抗台的过程中,张炳钩发现当队员们赶到险情发生地点时,经常有群众受伤,而出租车司机并不具备急救知识,延误了抢救时间。张炳钩觉得应该成立一支医疗应急队伍,使伤员尽快得到抢救减少伤害。

  这时的张炳钩,因为应急服务队的出色表现,和队员们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也有很多网友想加盟他们这支队伍。

  于是,张炳钩在网络上发起成立自备车防汛应急医疗服务队,有自备车的网友纷纷响应,不到一年时间,围绕抗台抢险救援的民间组织增加到了五个,有抗台抢险志愿者服务队、灾后重建义工联合分会等。

  为了一起行动,提高效率,这五支防汛抗台队伍组建成了苍南县防汛抗台志愿者联盟,张炳钩当选为联盟的会长。这也是全国首个防汛抗台志愿者的联盟组织,志愿者最多时,达到1000多人。

  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去年汶川地震,乐于奔波抗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张炳钩,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次灾难和苍南人的关系,他知道曾经历过数次台风灾害的苍南人,更懂得自然灾害的残酷无情,也更能理解身陷灾难之中的人们最需要什么。

  于是,28岁的张炳钩要做一件和抗台无关的事。5月13日上午,他以防汛抗台志愿者联盟的名义,与县慈善总会、县总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部门联系,联合组织一场“抗震救灾”活动。张炳钩还与龙港冬泳协会、天行者户外运动俱乐部、同心源义工、休闲俱乐部、爱心璀璨QQ群、浙南论坛等十几家民间爱心组织的负责人联系,也把他们一一拉了进来。

  5月13日下午,一份“心系5·12四川汶川大地震 你我他携手共渡难关”联合倡议书,出现在苍南县各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上,随即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行动也迅速开始启动。不到10天,共收到善款多达113万多元。

  这次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让张炳钩看到了民间组织的力量,也看到了另一层意义:民间的力量也只有组织起来,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8年11月26日,苍南县防汛抗台志愿者联盟被正式登记注册为“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经民政部门核实,“壹加壹”是全国首家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

  “这个80后不错,有想法,也有组织能力,能和政府想到一起,做在前面。”作为业务指导的成员单位苍南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壹加壹”作为民间组织,它的诞生是有其生存土壤的,政府有这方面的需要,公众也有这种需求,志愿者有参与救援的意愿,社会各界也支持抗灾。尽管目前还是一种探索,但它肯定是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

  目前,对张炳钩来说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困难,无论是日常基本运作、办公场所、专职人员工资、应急救援装备购买、人员保障等各方面都是需要资金的支持。经费的困境,一度令这位喜欢与台风抗争的80后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身为法定代表人的张炳钩并不担心,他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他希望能在今后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起到作用,营救更多的人。同时,希望通过他们的这个民间组织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能在面临灾难来袭时,拥有自身的自救和互救技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追逐“台风”的80后 ■本报记者 陈洪标 2009-6-11 48256F32002924A6482575CF000EE872[A1-陈洪标≈B1-沈宇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