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为下一个春天做准备
· 专家评
《浙江科技孵化城
(嘉兴)战略规划》
· 政府角色——在新一轮发展中,政府不能做“撒手掌柜”,而要有所作为,政府主导依然是实现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基本原则
· 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在科技基础并不雄厚,科技资源比较缺乏的条件下,找到一个依靠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浙江众多县域经济体面临的共同课题
· 后危机意识——每一个人都在谈论危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危机之后,应以怎样的姿态站在新一轮的发展舞台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后危机意识——每一个人都在谈论危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危机之后,应以怎样的姿态站在新一轮的发展舞台上
  

  

  

  “后危机意识”,这是祝亚伟最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新名词。

  “后危机意识”,顾名思义,就是对危机后的思考。这里所指的危机,当然就是仍在持续中的国际金融危机。

  触发祝亚伟“后危机”思考的,是危机中的一个现象。“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发现,传统产业的日子一般比较困难,而新兴产业如光伏、生物医药却蓬勃发展。”他说。

  沈荣昌和他一手创办的两家企业,是这个现象最有说服力的个案。

  在秀洲区新塍镇,沈荣昌既是成立逾10年的嘉兴市奥丽丝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又是刚成立不久的嘉兴市昌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后者专门生产太阳能电磁片,属于光伏产业。去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有着庞大厂房的“奥丽丝”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年产值不过5000万元;而只有几十个平方米、员工不过20人的“昌峰”,年产值却达到5亿元。

  同一个老板,同样的智慧,做不同产业,境遇迥然不同。这种强烈反差,让秀洲人看到了春天。他们意识到,新兴产业的表现,孕育着下一个春天的春意,也预示着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如果秀洲能够在危机中打好新的产业基础,那么也就自然会在危机后的竞争舞台上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这就是后危机意识。”祝亚伟说。

  但是,在拥抱春天之前,一道必须逾越的沟壑也摆在眼前。

  单单就工业规模而言,在县域经济体中,秀洲区的实力并不弱。从2003年确立“工业立区”战略,到2007年,秀洲区经济总量猛增5倍,年财政收入从2.9亿元增加到15.8亿元,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从3家增加到45家,规模以上企业逾700多家,形成了纺织和小家电两大产业格局。

  但是,直至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两个数字却一直让秀洲人感到有些“底气不足”:一是R&D(研发)投入只占GDP的0.88%,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工业增加值的10.8%。“这两个数据表明,秀洲区吸纳创新资源的能力仍然比较单薄,这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最大障碍。”秀洲区区长张明超说。

  怎样跨越这道沟壑?

  秀洲人的决心不容置疑。2007年底,秀洲区提出“双业并举,转型提升”,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10年新兴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2007年年底至今,已有10多个平均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被拒之门外,亿元以下的被拒项目更多。“下马”的原因也完全一致:高能耗、高污染、简单复制、产业层次低……

  然而,拒绝传统产业的低层次扩张,并不必然导致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在秀洲区这样一个缺乏创新资源的县域经济体,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找到一条现实、高效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

  “如果按照传统思维,靠我们自己招商选资,一个个项目去培育,新兴产业也会慢慢发展,但秀洲还是在先发者的后面跟着走,永远不可能成为新一轮发展中的领先者。”祝亚伟说。

  但是,新的路径又在哪里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后危机意识——每一个人都在谈论危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危机之后,应以怎样的姿态站在新一轮的发展舞台上 2009-6-2 浙江日报000102009-06-02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