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应急产业:防灾救灾的反思路径
· H1N1导致的酒精棉球紧俏
· 相关规划将有助于应急产业发展
· 应储备应急物资而非应急响应
· 个体自救是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应储备应急物资而非应急响应
  对于企业“加班加点赶生产”的现状,乐清市应急办主任董海波觉得很揪心,他认为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状态并不正常,其背后反应出我国救灾体系和应急产业的落后状态,“最好的应急是有物资储备而永远不要动用,‘临时抱佛脚’是最差的状态,‘应急响应’属于典型的后者。”

  他说,现在各方面都有很多应急预案,但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制度,导致虽有方案却因为“无米下锅”而沦为一纸空文,一旦灾害降临就只能应急响应。

  此外,国家目前并没有对应急物资制定相应的储备规划,这就导致应急产业在国内迟迟找不到市场,企业规模发展缓慢。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企业生产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就在去年5·12地震期间,官兵进入灾区时首先发现,道路被堵无法进入,进去之后又发现缺乏救援设备,只能靠手一点点地扒土救人。在随后的大规模抗震防灾救灾中,通信指挥车辆、抢险救援车辆、生命迹象探测仪等应急装备纷纷出现了紧缺的情况,影响了救灾的迅速开展。

  而在更早前的冰雪灾害中,由于缺少专业的大型多功能除冰装备(如除冰坦克),只能靠解放军战士和人民群众人工除冰;由于没有高压线除冰装备,电网工人只能不顾生命危险爬上高塔,很多设备也只能靠人拉肩扛。

  当然,也曾出现过个别成功的例子,比如杭州临平的雪灾,出现了大型救援设备。春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临平赠送了20辆全地形沙滩车用来清理路障,防灾救灾现场几乎成了一场表演。

  这种车的前轮可以像摩托车特技表演那样抬起来,在地震等应急中非常实用。只要没有树林等高大的障碍物,包括楼梯在内,都可以应付自由。由于其身量较小,小巷、树丛都可以穿越,加上四轮驱动,只要有一只轮胎还能动,其行动就不受限制。

  “这样的产品,一般家庭没法配备,公共部门应该负起责任。”董海波说。

  林中华说,电力企业改制前,曾经有过物资储备,但在推进企业成本核算后,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电力企业放弃了储备,导致一旦灾害发生即无物资可用。

  林中华认为,国家应该考虑此类产品的物资储备,形式可以是由电力公司储备,也可以是生产企业储备,但要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否则企业承受不了资金沉积的压力。

  相关行业协会在灾后讨论时,也曾提出相关会员企业应该有一些应急产品的储备,根据以往的案例,测算出相应的物资需求数量,协会可以对此类产品的储备情况进行调节。

  “往往是事情来了,就重视建立储备制度,但事情一过,也就淡薄了。”林中华说,国外也有类似的灾害,但为什么一般损失比我们小,就是人家准备比我们充分。“这种大型设备和物资,临时应急响应是根本来不及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应储备应急物资而非应急响应 2009-5-21 浙江日报000102009-05-21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