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F0034版:典藏浙江·改革
3  4  
PDF 版
· 一个人和一个市场的机缘
· 一个市场
对一代人的塑造
· 一种机制对一个城市的推力
· 琳琅满目的
义乌国际贸易城摊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市场
对一代人的塑造

  最近有篇报道很耐人寻味,是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在开网店,其中60%以上学生能够生活费自理,有的月收入达到二三万元,学生每年打工和创业所得有2500多万元,这里的毕业生从无就业之忧。

  当下,在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环境下,一所高考招生时录取分数仅为浙江大学一半的大专院校,她的学生何以如此之“牛”?许多人会说:因为她办在义乌。确实,在义乌经常会出现奇迹,能把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生命张力发挥到极致。这也许是这里的制度环境所造成的。

  现在看义乌小商品市场,我想我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复制,这里的商品也曾都是街道里弄的小企业生产的普通的日用消费品,哪来的魔力?要解开这个谜底,还得从义乌的一次战略选择开始。“兴商建县”,这是谢高华任书记时就提出的,义乌撤县设市后改为“兴商建市”,直到现在,义乌的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这个发展战略始终未变过。

  “兴商建市”现在看来是一种必然选择,但在当时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当时,义乌虽然允许放开市场,但实行的仍是计划经济,市场存在的理由仅仅是对国民经济的一种“补充”。而义乌却把它倒过来了,把市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老大,把商贸服务业当作一县的主体产业,这不仅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更是对旧观念、旧体制的一次决裂。

  选择了市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选择了市场取向的改革。20多年前的这一次战略选择,为义乌今天的辉煌铺设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以后义乌的每任书记都从“兴商建市”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譬如,当全国各地集贸市场蜂拥而起、义乌市场有被空心化的时候,他们及时提出了“引商转工”的战略,把商业资本引向制造业,不仅在义乌周边建立了庞大的小商品生产基地,还吸引数十万农民就业;随着城市发展,农村经济相对衰落时,他们又实施“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战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引导工商资本流向农业和农村,一大批农业企业拔地而起……如此等等,经济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义乌几乎都走在其它地区的前面。

  从义乌的市场到市场的义乌,是义乌历任书记们接力营造的制度环境。这种体制和机制,不仅有力推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更把一代又一代农民塑造成商人和企业家,他们摆脱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把目光从脚下的土地转向广阔的世界舞台,用全球眼光和现代思维捕捉机会、谋划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典藏浙江·改革 F0034 一个市场
对一代人的塑造
2009-5-9 浙江日报f00342009-05-09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