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当志愿者回来的肖琳,丈夫两次提出跟她离婚,本报3月19日和3月26日连续报道了此事。肖琳事件最近有了新变化。为了挽回家庭,肖琳第二次回家寻求丈夫的理解和原谅,她能做的是向丈夫、家人和乡亲一再证明自己并没有错。然而最后,她不得不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沮丧只是一时的,4月10日,一到杭州,肖琳的激情就又回来了。困境没有捆住她向往行善的手脚。
为什么大家都把我们当笑话?
其实,现在大多数人,包括丈夫王素成,都认为肖琳把自己孩子抛下,借钱去灾区帮别人带孩子,简直是“脑壳发炎”(当地俗语)。当初,成了家庭主妇的肖琳,始终想证明“自己和一般的小镇妇女不一样”,“哪怕就一次”。去四川做自愿者成全了她。但是,她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肖琳从灾区回来后,“每次回家,邻居到现在都会不怀好意地和我笑着打招呼”——“出差回来了”。因为在她去灾区后,“出差”已成为邻居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在这片几无隐私可言的家属区,王素成不得不找个更符合常理的理由解释妻子的“失踪”:“她出差去了。”他对邻居说。
王素成1米71的个头,鼻梁挺直,和想象中性格暴躁、完全不体恤妻子的形象有所偏差。他的话不多,沉默时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这是常年跑运输形成的习惯,“我是个正常人,我想有一个正常的妻子,正常的家,这有错么?”在他看来,自从肖琳去了灾区,一切都变得不正常起来。
王素成听不进妻子的解释,“你做得对,做得光荣,为什么大家都把我们当笑话?”两人的冷战还在继续。一次下雨,王素成回到家,脱下湿淋淋的皮鞋伸向肖琳。“我的皮鞋穿洞了都没钱买,你还整天想着和我们没关系的人。”
她想保住自己的子宫和家庭
今年3月,肖琳第二次从杭州回老家,一个人住进了医院。
在位于松柏镇的常宁市第二医院,医生建议肖琳先打吊针消炎,年底再回来切除肿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切除子宫”。子宫对于一个乡镇妇女意味着什么,“何况眼下肖琳的夫妻关系那么糟糕,一定要全力保住子宫”。
住院期间,丈夫王素成没来看望一次,他在忙着申请10万元购车贷款,以后给自己打工,每月收入可增加到五千多元。贷款是下下策,王素成曾经开口向亲友借,遭到一口回绝,“找你老婆要去啊,她那么有本事。”
肖琳越来越理解丈夫的“绝情”,“我不在家时,他一个人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出院后,肖琳和丈夫长谈了一次,她提出回杭州打工,赚钱并避风头。在离开老家之前,肖琳想给丈夫做点什么。
她随即找到水口山矿务局宣传部部长吴保华,请求矿上能减少丈夫的4万元保证金。作为无编制的临时工人,王素成需要交这笔钱作为信用担保,方能独立开车经营。吴当场同意减为2万,还表扬她“做好事体现了矿务局工人的先进性”。
肖琳犹豫了半天,还是再接再励地提出了自己被停了低保的事。这显然难为了宣传部长,他的解释是:“不能因为做了好事,就搞区别对待,不好向其他人交待。”肖琳连连称是,没再坚持。
因为这2万元,丈夫好像领情了,不再吼她了。但是一张离婚协议,还是摆在了肖琳的面前,丈夫劝她尽快离开,“风波还没过,留在松柏,我会被口水淹死。”
最终还是签了离婚协议
4月10日,肖琳上了开往杭州的火车。离开前夜,离婚协议书还是签掉了。
“都到这一步了,有些事情不能强求。”最后一晚,王素成抽着烟,还是提了离婚。“不能做夫妻,还是亲人,毕竟你是孩子的妈妈,我是孩子的爸爸。”
肖琳挣扎着说了句:“再给我点时间。”看丈夫还是坚持,最终觉得心灰意冷。想了想,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字也签了,离婚证上的一寸照也给了,但肖琳不想跟丈夫去民政局。“明天你去,我就不去了。”
她还是给自己留了个希望的口子,如果民政局一定要本人到场,那这婚,暂时就还是离不成。
现在,两个孩子,女儿归婆婆带,年弱多病的儿子归肖琳母亲带。但离婚协议书上商定,离婚后儿子归丈夫抚养,女儿归肖琳抚养,王素成每月支付肖琳500元抚养费。其实离婚后,生活格局还是老样子。“我们说好了,儿子还是得我妈带,女儿让婆婆带。”肖琳说,婆婆身体不好,还常要干农活,体弱的儿子吃不消那个环境。
那为什么还要离婚?肖琳想了想:“可能,他想给自己一个交代。”离婚了,乡里乡亲的闲话就与王素成不搭边了。他已经用家庭的破碎为代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肖琳挽回家庭的保卫战,没真正打响,就已偃旗息鼓。肖琳困惑了,自己执意当一个“星火燎原”的志愿者,究竟是对还是错? “早知道会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我决不会去的。”肖琳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找不着北。
志愿者的激情仍在
但沮丧只是一时的,4月10日,一到杭州,肖琳的激情就又回来了。她马不停蹄转车到了金华,参加一个慈善机构组织的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和单亲家庭的孩子。
肖琳带了150个本子、21支钢笔和95支铅笔,这些都是老家的两个老板捐助的。
“他们知道我在杭州做公益,特意找到我,让我带过来的。”镇上的人不都是骂她,也有表示理解与支持的。一家叫“希望书屋”的书店老板还让肖琳今后多回老家走走,她店里的旧图书,定期让肖琳带出来“做好事”。
4月14日,肖琳在记者办公室里聊自己的创业理想:“开个网店,养活自己。有能力了再把女儿接过来读书。”杭州做公益的氛围好,她想在杭州暂时安家。但最终,她要回老家去,她还是想在那里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