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3  4  
PDF 版
· 绍兴打造群众家门口“文化乐园”
· 祭禹文化
· 茶文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绍兴打造群众家门口“文化乐园”
  保增长 抓转型 重民生 促稳定

  3年投入1000万元 建设100个基层文化阵地

  绍兴

  打造群众家门口“文化乐园”

  文化暖春

  增信心助发展

  绍兴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立足当前形势,整合各方力量,以“文化暖春”般润物无声的不懈努力,以“加强文化引导、激发文化活力、优化文化服务”为工作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为增强绍兴企业家群体和城乡人民信心、促进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绍兴经济率先回升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加强文化引导,提振信心

  ——举办系统化、立体式、高效率的讲座和论坛。通过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越州讲坛、风则江大讲堂、机关干部夜学讲坛等多种载体,运用报告会、互动论坛、视频讲座、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有关政府官员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宏观微观的分析与研判,深度解读国家有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鼓励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具体政策措施,帮助各级政府和干部、工人进一步认清形势,开阔视野,调整发展思路,寻找应对危机、化危为机、破解困局的方法和对策,增强发展信心。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以共度时艰为新的契机,开展文化服务企业系列活动,在企业中开展了百万职工促进转型升级、稳定发展“六强六比”专题活动,引导企业职工“比忠诚、比团结、比素质、比才干、比贡献、比业绩”。与此同时,在全市范围总结表彰了一批在企业发展中以文化人,利用文化凝心聚力,在思想、制度、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卓越表现的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并作为科学发展观在绍兴企业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加以拓展延伸,营造坚定信心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强化企业家责任意识和企业经营者典型宣传教育。着眼于“企业要稳定、转型、有信心,关键在企业家”,组织开展了企业家精神大讨论,转型升级与企业家精神研究,爱主业、爱资源、爱家乡的“三爱”精神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剖了一批典型实例,辅之企业家的现身说法,为广大企业提供身边的示范。

  激发文化活力,提升实力

  ——着力增强人的活力。不断创新工作载体,通过谋划全市文化人才培训班、推进产业工人读书工程、组织思想解放大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激发激情、攻坚克难,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升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的能力。

  ——着力增强产业活力。不断加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挖掘利用,努力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专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创新文化经济、发展绍兴“全城旅游”的专题调研,为绍兴文化旅游实现由“景点”到“景区”再到“全城游”的跨越出谋划策。同时,积极推进“绍兴文化产业园”、“鲁迅故里二期咸亨新天地”、“越王城保护工程”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探索现代手段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

  ——着力增强机制活力。把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业态,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明确发展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努力打造以鲁迅故里、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兰亭旅游区、越国文化博物馆、塔山文化广场等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业区块;以城东绍兴日报报业大楼新建项目、广电总台等为核心的现代传媒业区块;以兰亭书法学院、小燕子艺术培训等为核心的书画艺术及培训业区块;以城北水上体育公园、奥体中心等为核心的体育健身和会展休闲业区块;以绍兴大剧院、孑民演艺广场等为核心的演艺演出业区块;以袍江绍兴·中国文化创意市场城为核心的网络、设计和民间工艺品业区块等6大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增强文化创意经济的活力。

  优化文化服务,凝聚力量

  ——强化媒体服务。各级新闻单位在开设“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等专栏,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形成舆论强势的同时,积极运用媒体资源,整合力量,推进新闻惠民、惠企工作。绍兴日报社组织专家、记者服务团进入乡村、企业,了解需求,寻找对策,帮助解困。绍兴广播电视总台会同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开展“就业大篷车进乡镇”等活动,现场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为企业搭建用工平台。

  ——活化文艺服务。文艺工作者深入各重大项目建设一线和企业感受生活,丰富创作素材,以优秀作品鼓舞干部群众。组织50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入绍兴50家重点企业体验生活,创作出版了《书法绍兴·名企名品集》,利用书法手段提炼弘扬企业精神,深化推介企业特色、品牌和内涵。

  ——深化精神服务。大力实施“文化大巴”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企业、进广场的“六进”工程,专门创排鼓舞精神、增强信心、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入基层演出,今年初以来就演出30多场,受益群众数万人;谋划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进企业”、“图书大巴进百企”活动,进一步扩大“图书流动站”的服务覆盖面,为企业工作送上可口的“心灵鸡汤”,不断提升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

  绍兴市扎实开展市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扶持行动,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乐园”。仅2008年市区就有49个镇(街)、村、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被誉为家门口的“民生工程”。

  2008年5月,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广局、绍兴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市区推进文化惠民实施基层文化设施三年(2008~2010)扶持行动的意见》。提出了3年建成100个基层文化设施的计划,并确定累计从市级文化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市区文化设施的建设。

  《意见》对设施建设类型、面积以及设施的内部功能设置作了明确规定,并按改扩建或新建以及面积等不同情况确立了资金扶持的额度。越城区和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等三个区块,也分别予以资金匹配或补助。如袍江新区在给予设施建设30%的资金补助外,再给予2万~3万元的奖励补助;镜湖新区与有关镇共同给予相应的配套资助。

  《意见》出台后,绍兴市区有关镇(街)、村、社区纷纷上报建设项目。该市有关部门经过实地踏看,了解上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后,确认了2008年的建设项目54个。无论是建设类型还是内部功能设置、确认的项目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按需建设。

  此后,在市区一些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中,各种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完成建设后,绍兴市委宣传部又联合文广局组成考核组,对相关文化设施进行逐项考核,符合标准的进行扶持,不符合的则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完善。最后,共有49个镇(街)、村(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符合要求。

  这些基层文化设施建成后,优化了市区文化设施布局。1年来,绍兴市本级新增设施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室外休闲健身场地5万多平方米。设施中有农家书园(社区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老年活动室、多功能教育培训室、体育健身设施和宣传文化科普长廊等,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就近、经常”文化活动的硬件需求,老人、青年、小孩不同群体都能在活动中心各取所需,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书读报、上网冲浪、休闲培训、健身强体等“文化大餐”。

  这批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文化阵地,不仅能激发群众爱家乡、爱集体、讲文明、讲道德的意识,而且还成为村(社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村和社区借助文化阵地,营造的“天天去健身、周周有赛事、月月赏文化”的良好氛围,起到了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奉献的人得到尊重,让有爱心的人更加快乐的良好效果。

  同时,家门口的文化设施,不但改变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使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方式在农村得以普及,推动了农村的文明建设。许多村干部反映,村民在业余时间有了玩乐、健身、交流的地方,原来村里常见的玩牌、打麻将的现象少了。不少村还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地处村中心的有利位置,把它作为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在全体村民中进一步倡导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的文明乡风,弘扬了家庭美德,促进了民风、家风、乡风的健康向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基层文化设施的根本是通过文化的渗透作用,以文化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许多村(社区)利用多功能教育培训室,有针对性地举办岗位技能、健康养生、法律法规、文明礼仪、实用技术、形势政策等各种宣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老年活动室更成为老年人谈古论今、聚会交心、修身养性的精神乐园。

  这49个文化活动中心还像一个个触角,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多的城市文化资源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走进社区农村。绍兴图书馆、市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可以来这里建设图书流动站,提供基层文化培训指导。与此同时,在这个舞台上,一些基层文化骨干,可以带领百姓开展更具基层特色和当地风味的文化活动,真正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下一步,绍兴市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推进2009年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二是抓好已建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在出台管理意见的同时,该市将进一步创新载体,加强指导培训,培育一批文艺骨干,组建文化指导员队伍,开展各类适合基层、群众喜欢的活动,充分发挥设施作用。同时将联合越城区、绍兴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不定期组织抽查,防止出现“失管、失用”等现象,真正使基层文化设施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乐园”。

  相关链接

  从数据看“文化惠民”

  2008年——

  全市放映数字电影2.2万多场,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村村通;

  扎实开展“彩虹行动”,筹款663万多元,为全市10168户农村困难家庭送上了电视机;

  市本级“文化大巴”下基层演出60多场,受益群众近10万人;

  全市在市区及各县(市、区)城区广场举行大型文体活动近400场,送演出到基层3000多场;

  送书下乡10万余册,直接受益群众600余万人次;

  开设“绍剧周末”、“戏曲周末·越乡莲歌大舞台”,每周一次以低票价惠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00009 绍兴打造群众家门口“文化乐园” 2009-4-17 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07;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11;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18;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19;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27;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21;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10;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08;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23;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24;浙江日报000092009-04-17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