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禹文化
200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
4月20日举行
200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将于4月20日上午在绍兴市大禹陵祭禹广场隆重举行。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华夏儿女共同敬奉的始祖。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奠基者,又是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他在治水中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品格,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绍兴“祭禹”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之子夏王启祭会稽于大禹陵,首创了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开启了祭禹祀典的最高礼仪。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清两朝大祭禹陵各达20多次。清代康熙帝、乾隆帝都亲临绍兴祭禹。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公祭大禹陵典礼,开启了新中国祭禹的新篇章。此后,绍兴市本着“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原则,每年举行祭祀活动。2006年祭祀大禹陵典礼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承办,公祭大禹陵成为国家级祭祀活动,标志着中华民族祭祀先祖开始形成了“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格局。
200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将采取古代最高礼祭“禘礼”形式,分肃立雅静、鸣铳、献贡品、敬香、击鼓、撞钟、奏乐、献酒、敬酒、恭读祭文、行礼、唱颂歌献祭舞、礼成等13项议程。其中鸣铳九响,寓禹定九州;击鼓34响,代表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撞钟13响,代表13亿炎黄子孙对大禹的缅怀之情。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公而忘私、艰苦朴素、卑宫菲食、勤政爱民的精神,既是古代帝王的楷模,也是现代官员的榜样。大禹的创新精神,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禹“敬民、养民、护民、教民”的民本思想,更值得人们学习、纪念。举办200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的目的,就是本着“祭祀华夏之祖、弘扬大禹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进一步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魅力,进一步展示绍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感召力,提升绍兴的对外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