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 农具“快递”
到田头
· 普陀5万渔农民进学堂
· “宝业”:在工厂里制造房子
· 让读者买到更便宜的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楼房进实验室做“CT”,流水线上生产的房子出口到国外——
“宝业”:在工厂里制造房子
本报记者 吴妙丽 周智敏 通讯员 冯文华
  一栋两层半的组装式别墅可以整体放进实验室,接受全天24小时各种气候条件下的质量测试,就像给人进行CT检查。国内首个这样的实验室最近在“宝业” 建成。

  工厂里造出的别墅一栋125000美元,出口到苏丹、安哥拉等国,去年仅一个月这样的别墅销售收入就达到5000万美元。这样的新鲜事也发生在“宝业”。

  从上游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检测,到中游幕墙、木业、钢结构等建材制造,再到工地组装,我省建筑企业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构筑起一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住宅产业链,去年此项业务实现产值11.8亿元。

  “宝业”的行业地位奠定于其超前的转型思路,其住宅产业化理念正在颠覆传统建筑业:以“制造”替代“建造”,大到钢结构、水泥楼板、玻璃幕墙、楼梯,小到墙面装修、电器开关、厨房、卫生间的洁具设施,全部在工厂里加工成型后运到现场,再用紧固件组合拼装。一栋住宅,“下单”后3个月内就能轻松制造完成。

  “1997年我去日本,看到他们的工地上竟然只有几个人,深受震撼。”“宝业”董事长庞宝根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宝业”就涉足住宅产业化,并锁定建立世界一流研发技术中心的目标。

  12年后的今天,这一梦想终于实现。4月10日,宝业集团委托日本早稻田大学等6所大学共同设计的“建设产业研究院”将挂牌成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工程与住宅产业化研究院”,成为中国建科院的直属机构。

  “工人们在这里像搭积木一样现场造房,然后进行各种测试。”站在研究院高15米、长17米、宽12米的庞大实验室前,庞宝根向记者介绍,实验室就像巨大的冰箱,可以模拟出零下30℃的气候,也可以模拟60℃的高温环境,甚至模拟出每秒速度10米到60米的风雨交加气候以及各种光照。在各种环境气候下,从墙板到结构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记录在电脑里,住宅质量是否合格也就一目了然。

  实验室还设置了室内环境、节能环保、抗震、消防等性能检测。“从材料零部件到住宅整体的理化性能,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获得全过程资料,并据此不断改进产品,这是提升改造建筑业、制定建筑工业化规范标准的基础。”庞宝根介绍,宝业集团对此研发已投入近2亿元。

  科技创新令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发生巨变。在绍兴柯桥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宝业住宅产业(建材)园区里,绿茵间分布着一幢幢生产钢构、幕墙、木制品、玻璃、建筑防火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厂房,钢结构流水线上生产出跨度4米到10米不等的钢梁柱,板块流水线上“吐出”一块块墙面……

  在宝业住宅产业化示范区,4幢由各种新型建材组装而成的工业化别墅格外引人注目。由于钢构、墙体等都是工厂预制、现场装配,一幢两层半的别墅一天之内就可以建成,相比传统住宅节材率达20%左右、节水率达60%以上,每年光空调费就可节省3000多元。而房子的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完全不会产生传统住宅大量的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

  住宅产业化科技的研发和集成,让“宝业”获得了竞争力“乘法效应”。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3月,“宝业”产值同比增长30%。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宝业”:在工厂里制造房子 本报记者 吴妙丽 周智敏 通讯员 冯文华 2009-4-13 48256F32002924A648257590003F0F7E[A1-吴妙丽≈A2-周智敏≈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