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寻找“解放记忆”,让我们同行
· 大学生就业
先“培训”父母
· 货船侧翻运河
· “旅游通讯员”带着农民去玩
· 茶园来了“徽军团”
· 上海公交一线职工收入
将与安全服务挂钩
· 义乌爱心施粥摊停业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持续了65天之后
义乌爱心施粥摊停业了
主办者表示,他们明年再来
  本报义乌4月7日电 (记者 徐宪忠 通讯员 江胜忠) 今天早上,常来吃“爱心粥”的农民工刘力容感到有点失落。设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门口的施粥摊,今天不见了,经打听,施粥摊在本月5日就停业了。

  施粥摊的停业,引起众多外来求职者议论纷纷。河南籍求职者刘志路对记者说:“设摊施粥很不容易,既要贴钱又要花力气,天天还要起早收拾。”老刘曾吃过几餐热腾腾的“爱心粥”,让他感受到义乌这座城市的温暖。在现场,有民工议论说,听说创办施粥摊的老板,每天要贴出3000多元钱,时间长了就撑不住了。

  施粥摊的发起人林如新对记者说:“暂停施粥摊,我们不是没钱,主要是怕卫生条件跟不上,暂告一段落,明年我们会再来。”年过半百的林如新直言,在施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每天都感到非常疲惫,但他认为,非常值得。

  温州商人林如新,在义乌奋斗了20多年。他经营着一个印刷厂和一个庆典公司,每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左右,与其他在义乌经商的温州商人相比,他的生意并不算大。今年,他在义乌街头办起“施粥摊”,一夜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名人”。有人夸他心底善良,有人说他扬名作秀,更有一些附近小吃店老板,说他故意抢生意。这一切,林如新都承受了。

  “一碗稀饭、两个馒头加小菜”的施粥活动,在义乌整整持续了65天。林如新表示,他与其他志愿者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明年会再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经济新闻 00007 义乌爱心施粥摊停业了 2009-4-8 48256F32002924A6482575910043C931[A2-徐宪忠≈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