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遂昌:一只土鸡引发的话题
· 一只土鸡的花样经
· 一个实验的推进
· 乡村发展
怎样挖掘农耕文明
· 一个山村的前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实验的推进
农民养的每一只土鸡,都有一份清晰的“成长记录”。一旦出了问题,可以直溯源头,这已经是一种完整的“农产品信息档案”制度的雏形。市场主导下的商品大流通,原本是这个偏远山乡的劣势,然而他们却神奇地将这种劣势化作了优势。
  村民傅先光家里的两只母鸡,这两天正在孵小鸡。因为天气冷,他把鸡放在一只缸里,上面还用簸箕遮起来保温。虽然速度还是有点慢,但他知道,这是必须遵循的程序。

  最早倡导用这样的方法养殖土鸡的,是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数量上的满足,发展到了绿色、环保等更高端的需求。”

  一个拥有2539平方公里地域、“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特别是集中连片的乌溪江库区,他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脱贫致富和跨越发展。“在生产的组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传统的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地区,我们发现在倡导生态文明的时代,这是一种稀缺资源。”

  遂昌县高坪乡岱岭村的牛,自古以来都是放在山上养的,饲养期比一般的牛要长一倍,肉质也特别鲜美。但是像这样的好东西,与饲养场出产的农产品价格相差并不大,问题就出在养殖的流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后期也缺乏包装的意识。在遂昌,这样的例子很多。

  于是,“黄泥岭土鸡”便担当了第一个实验性的角色。

  眼下让农业专家尤其感兴趣的是,这种“原生态”的土法养鸡,已经被黄泥岭村用“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村里规定,每家每户都要做一份土鸡养殖档案。

  村民曹根贤的养殖登记簿,上面的字迹工整清晰,不仅记录了家里的基本情况,还把每一只鸡的鸡蛋来源、孵化时间和数量、成活只数、出售时间记录得相当清楚,包括卖出的单价、斤两、金额,还有经手人的信息。

  这意味着,农民曹根贤养的每一只土鸡,都有一份清晰的“成长记录”。一旦出了问题,可以直溯源头、标本兼治。在专家们看来,这已经是一种完整的“农产品信息档案”制度的雏形。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可控农业和可追溯农业,”县移民办主任罗会贤说,“面对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需求,建立农产品的‘身份查询’,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强化了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村里规定,村民们外出走亲访友,也要自觉避免接触已经发病的禽类,“哪怕是怀疑发病的也要注意”。村里还为土鸡注册了“黄泥岭”的商标,制作了专用的包装盒。还给每只鸡编上号,设计了脚牌,上面还印有防伪的标志。

  “农民们开始注重品牌的效益。生态和环境,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湖山乡党委书记周黎平说,这也带动了全乡黄豆、山茶油、猪肉、牛肉等一系列农产品的升值。“市场主导下的商品大流通,原本是这个偏远山乡的劣势,然而他们却神奇地将这种劣势化作了优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一个实验的推进 2009-3-11 浙江日报000102009-03-11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