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黄泥岭村的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汉字五千年》。这部人文纪录片,展示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当中讲到了农耕文明对汉字的形成产生的巨大影响——“家”字是在屋檐下养猪,“田”字是在方形地块中耕作。
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使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社会成片地急剧消失,原始的村落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群所取代。农村该寻找一条怎样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黄泥岭土鸡的价格能卖这么高,大大出乎县委书记葛学斌的意料。他说自己原先的期望值,也不过是每公斤80元。而且,收购方表示,只要能保持“原生态”的品质,以后还会有提价的空间。这愈发让他觉得,里面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挖掘。
去年下半年,村里成立了土鸡养殖合作社,傅先强是负责人之一。合作社对各家各户饲养土鸡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今后大批量出售的土鸡,由合作社实行统一投售、统一结算。
今年,傅先强家里养了100多只土鸡,数目比去年翻了一番。因为都是原生态放养,一天下来也就是“十多斤稻谷的成本”。
“能养多少只鸡,村里面有严格的规定。”湖山乡乡长郭巧燕介绍,每家每户的养鸡规模,都要参照家庭劳动力人数、拥有的耕地和林地的面积来进行综合测评,一般每户控制在100只左右,最多不超过200只。
这些农民,已经学会玩味数量、品质和价格,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傅先强算了算,今年他家的土鸡至少可以卖掉15000块钱。今后,村里还准备按照土鸡的模式,发展原生态山茶油。如果生意再好一些,他会考虑,让在江苏打工的儿子回来帮忙。
一个落后贫困的山村,在工业文明下显然处于竞争劣势。然而,传统的农耕文明并没有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工业文明创造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让人叹服,而另一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耕文明孕育的生态伦理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关键在于为其在当下找到一条市场的出路。
在傅先强家的泥土房边上,那个城里人建起来的农业生态基地,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休闲旅游的目的地。然而,所有人的共识是,一切都不能破坏山村既有的纯朴和宁静。
这就意味着,将来的黄泥岭村,还照样有渡船、有土鸡、有蛙鸣。这一切,都是农耕文明的顽强记忆,也是今天乃至明天看来很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