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撩开笔迹分析的神秘面纱
· 武义有个“农民梅兰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武义有个“农民梅兰芳”
■本报记者 徐晓恩 武义报道组 李小波 朱跃军
  春节前后几天,是武义县桐琴镇东皋村七旬老人程明法最忙碌的日子。四乡八邻的邀请接踵而至,他的演出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痴迷民间艺术 自学多种“绝活”

  程明法出生于1937年。他的父亲有一手扎灯和画画的好手艺。也许是受父亲影响,程明法从小就对各种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每逢村里有杂耍、戏曲等演出,他总是从头看到尾,直到观众散场。

  1954年,东皋村开办村业余剧团。17岁的程明法被选中,当上了业余演员,学演古装戏。业余剧团一般仅在腊月、正月农闲时节才会登台演出。作为一名新手,程明法只能在剧团里当当助手,跑跑龙套,演些很不起眼的小角色。但程明法十分珍惜这一机会,排练时勤学苦练,表演时认真投入。

  程明法文化程度不高,也没钱专门拜师学艺。他说,他的老师姓“电”,就是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上世纪80年代,为了学好唱好婺剧和昆剧名段戏曲,他用将近一年的积蓄,购买了一台录放机,数百盒磁带。天天学唱学演,在做手工活的时候,录放机仍不停地播放着戏曲名段。他嘴里唱着,手上做着,常练常学。天长日久,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练苦学终成器。人们看了他的演出,都说演唱得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听得舒畅,看得过瘾。

  在程明法家一间简陋的练功房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一台已经用了十多年的录像机。他说,这是家乡一带最早的一台录像机,当时很多人根本没接触过这玩意儿呢。有了录像机,他录下现场直播的电视节目,一个人在家里对着录像慢慢琢磨、改进,一套新节目很快成型。有了录像机,他还可以经常把电视里播出的戏剧、杂技、魔术等节目一一录制下来,反复揣摩,对照练习。

  在电视上看到某杂技团表演的魔术,他也会尝试着去做去模仿,两次三次竟然也都能摸索出点东西来。很简单的一两件物品,到了程明法手上,就能变“活”了。如杂技空中转碟,不过是两把镰刀,一根铁丝,一个菜碟,技艺不可谓不精湛。程明法制作龙船、舞龙等也颇有一手。

  一人一台戏 演遍众乡村

  因为一个人可以演多种节目,多年来,程明法总喜爱一个人骑着文艺“大篷车”,走村串巷忙演出。

  程明法最擅长反串年轻貌美的“花旦”。他画好妆,陌生人很难分辨男女。程明法男扮女装表演的平剧“刘巧儿”和豫剧《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那身段、扮相、演技、唱腔,观众纷纷叹服。一些外地人看了演出后,不相信是男扮女装,特意跑到后台探个究竟:“真的是七旬老爷爷演的吗?”“当然真的!”程明法一卸装,他们都惊呆了,连连称赞:“武义真有个‘农民梅兰芳’!”

  程明法演的一套叫空中转碟的杂技,令人叫绝。他嘴里含把镰刀,刀尖再顶着另一把镰刀尖,上面再竖一根铁丝,铁丝上再顶一个菜碟。一松手,菜碟随着镰刀尖转动,惊险刺激。

  程明法还经常结合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自编自演“时代戏”。他创作的《婚事前》,宣传节俭办婚事,反对铺张浪费,深受群众欢迎。为宣传破除迷信、树立科学观念,他以邻村湖干畈村一朱姓老人到寺庙拜佛后,回家烧香纸时不慎烧毁自家房子的惨痛教训为生活原型,创作演唱快板《破除迷信歌》:“邻村有个朱老头,相信迷信思想不对头;要去拜胡公一个大兴头,老早准备两张五块头……点起香来蜡烛插在蜡台头,一阵风把香纸火儿吹到火墙头;一火升天一幢新屋变作瓦砾头,这就是相信迷信吃苦头。”看了节目后,群众拍手称快。

  多年来,农村集体或农户办喜事,只要上门邀请,管口饭吃,程明法总是风雨无阻,从不拒绝上门演出。他的艺术足迹踏遍武义山山水水,许许多多的村庄都留下了他淳朴、自然的精彩演出。近几年,程明法的名声还传到了邻县永康等地,常常受邀出演。他还被横店中国农民旅游艺术节等大型活动请去表演献艺。

  群众开心就是最好的报酬

  程明法演出不收钱,许多人都对此难以理解。说到钱,程明法总是淡淡一笑。他说,他不缺钱,前些年靠制作根雕已攒得够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程明法在义乌设摊卖根雕作品,生意好转后就交给儿子们打理,自己安心待在家里搞义演。

  自己有了点积蓄,儿女们又成家立业后,程明法更加醉心于发掘、整理、创新传统民间艺术。程明法说,现在日子过好了,我可以全身心地搞表演,发挥专长,为社会为乡亲多做点事。程明法不抽烟不喝酒,不搓麻将不打牌,省下来的钱都花在购买制作道具的原料上。日积月累,程明法的家简直成了地方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屋前屋后、楼上楼下,堆满了各色各样的道具,“花灯花轿”、狮子、已经完工的和正在制作的龙灯、“敲锣女郎”、各式戏曲服装、胡须、头饰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原料:花花绿绿的布匹、松树枝、竹竿……

  程明法说,群众开心就是最好的报酬,也是自己健康的源泉。70多岁的人,看上去才五六十岁。大家都说,明法给别人送去欢乐,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程明法的无私付出获得了丰厚回报和广泛赞誉。前些年,程明法根据武义传统民间舞蹈轿车形式,不断加以改进,配制花灯,改编成民俗特色鲜明、原生态风味浓郁的民间舞蹈《花灯花轿》,深受行家和老百姓喜爱。《花灯花轿》先后荣获省市县民间艺术创作一等奖、优秀作品奖,八婺十大民间艺术大会演精品奖,中国第二届农民旅游节金奖。曾参加中日传统文化大串演、赴法国文化交流等重要演出活动,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去年,程明法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09 武义有个“农民梅兰芳” ■本报记者 徐晓恩 武义报道组 李小波 朱跃军 2009-2-27 48256F32002924A648257562002A048E[A2-徐晓恩≈B1-杨新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