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那一抹撇不开
的乡情
· 千年田鱼 牵动华侨的血脉乡情
· 农具展览室 为劳动者的智慧自豪
· 赏石学石 更是在雕琢人生
· 侨乡教育实验:乡土文化进学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具展览室 为劳动者的智慧自豪
  每逢过年,青田农村许多人家都会搬出老底子的东西,在家里自己做年糕,蒸糖糕。这时候,孩子们才能看到许多平时见不到的农具,像蒸年糕的模具、蒸笼,挑秧苗的竹担子,以及量米用的“米升”等。

  不过,上学期末赖建军老师在进行家访时却惊喜地发现,这些老农具在孩子们的眼中已经不再陌生,许多大人都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孩子们都能说得上来。

  “看来,当初收集老农具没白辛苦,我们的农具展览中心没白建呢!”

  赖建军老师所说的农具展览中心,是建在方山中心学校内的一个展览室。记者看到,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陈列了300多种民间的农具,从织草鞋的机器,到犁地的农具,一应俱全,许多东西记者也没法叫出名字,还有的拿起来比划了半天,硬是没想出怎么个用法。

  这里的每一件农具,都是赖建军和学校的老师,赶在滩坑水电站移民村搬迁之前,挨家挨户淘回来的。“有的东西实在太大了,整个背不出来,我们就只好带了一个零件回来。”赖建军指着一个大木架不好意思地说。

  这里的每一件农具,都凝结了劳动者的民间智慧。赖建军说,许多老华侨回来看到这些老物件,都感到特别亲切和自豪。“希望我们的孩子出国以后,也会有这样的自豪感。”

  有一点,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虽然地处山区,学生不到700人,但是方山中心学校却有一个听起来颇为气派的名字——“联合国学校”。

  在这里读书的学生,80%以上都是华侨子女,其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外国护照。

  在学校的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会议桌的中间插了一圈各个国家的国旗,挪威、希腊、捷克、缅甸……数了数,共有56面,每一面国旗都与这里的孩子的将来有关。

  “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几乎都会在一两年内到国外生活。”校长叶冬平曾经教过的两个班98个学生,如今还在国内的不到10人。

  对于这些即将离家的孩子来说,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些什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学校的教育者希望,不管这些孩子今后走多远,家乡的乡土文化和民间智慧,能让他们在世界的任何一处都倍感自豪。

  每一个学期,方山中心学校的老师都会让学生到展览室,现场学习农具的使用。学校还统一编写了相关教材,让学生了解家具的历史和文化,又在学校里开了一块地,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蔬菜、养田鱼。

  孩子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在心里深深地烙上了一颗“中国印”。

  年初一,赖建军打开他的QQ,意外地在上面遇到了自己过去的两个学生,杨晓雪和裘冬冬,一个在西班牙,一个在意大利,他们今年的春节要比我们晚7个多小时。赖建军说:“他们不约而同和我说了一件事,就是提起了过去在学校用农具劳动的场景,说特别怀念在家乡的时光。”赖建军告诉记者,这些出国的孩子,到了国外成绩往往都很好,真希望有一天等他们再回国的时候,已经是学业有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农具展览室 为劳动者的智慧自豪 2009-2-2 浙江日报000102009-02-02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