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两会特刊2
3  4  
PDF 版
· 浙江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
· 在危机中捕捉机遇
· 更高层次地
解决就业问题
· 让群众看病更容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危机中捕捉机遇
——访省人大代表、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
本报记者 张品方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民营企业如何重树信心、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化“危”为“机”?省人大代表、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过冬三论”:以“冬日阳光论”振奋信心,以“草根创新论”提升竞争力,以“握拳出击论”赢得发展主动权。

  “心中有阳光,冬天就不冷。”王利平认为,当前我们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及时制定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推出了相关举措。可以说,党和政府就是企业的阳光。“冬日阳光论”就是要把这温暖的阳光及时送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以振奋企业上下的信心,共同度过困难时期。

  王利平认为,目前许多企业存在一个创新悖论,即企业形势好的时候没有动力去创新,企业碰上危机有动力的时候往往又没有能力去创新。其症结在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民营企业本身就具有草根精神,草根的巨大魅力就在于,每当冬天来临,在冻土之下的草根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积蓄能量,一旦破土而出,就会给大地带来盎然春意。“草根创新论”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巨大能动性,通过激发民企的草根活力,构建创新长效机制,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谈到去年以来省内一些知名企业“落马”时,王利平惋惜之余认为,偏离主业发展,投资过快过杂,分散了有限的资源要素,是这些企业走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许多企业以沉重的压力,但也给了企业把握市场变化、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为了走出困境,企业要善于运用“握拳出击论”,握紧拳头,把自己擅长的主业做大做强,有效出击,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两会特刊2 00012 在危机中捕捉机遇 本报记者 张品方 2009-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53E004398E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