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海洋生物学博士、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馆长披猜·宋成教授来到浙江温州,参加了一场以“海洋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论坛。他演讲的题目是《海洋哲学》,探讨人类发展与海洋发展之间的关系。
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出海时的情景,披猜·宋成还历历在目。“望着湛蓝湛蓝的大海,我欣喜若狂,从心底里热爱海洋。”他说,那绝对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在海洋里,什么样的东西特别有价值?杨卫军教授随便举了一个例子:一种从海洋生物中提炼出来的高温DNA聚合酶,因为有催化反应的功效,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年有13亿美元的市场。
这只是茫茫大海中一种很不起眼的物质,就已经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那么,更何况是海里的能源、矿藏了。
日本人曾经动过脑筋,进行“工业材料的海洋开发”,从海洋生物身上寻找到陆地上没有的新型物质。他们曾积极推行“拓海计划”,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把深层的海水通过机械抽上来,再将其注入海湾的浅层海水中,就像改良土质一样,使海湾内的水质得到改善,有利于海湾内海洋生物的繁殖。
近年美国还推行了一个“微型曼哈顿计划”,就是从海洋藻类植物里提取一种生物“原油”。这种生物“原油”相当于石油原油,可用来提炼汽油、柴油、航空燃油,以及作为塑料制品和药物的原料。
此项计划的任务是实现到2010年让藻类产油的工业化,以及未来每天生产百万桶生物原油的目标。科学家计算了一下,如果种植2000万至4000万英亩的藻类,它们产生的生物原油总量可以达到目前美国原油进口数量。
为此,美国人就将寻找再生能源燃料的目光投向藻类植物这一新的能源突破点上。“微型曼哈顿计划”由美国能源部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牵头,聚集了全美十几家实验室以及上百位专家。省政协调研组的成员,在调研报告中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要关注并跟踪国内外微藻能源技术的进展,积极开展我省海洋微藻能源技术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探索建立微藻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培育海洋生物能源产业。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处的研究员秦诗立说,目前我省海洋经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海洋资源潜力还很大,特别是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洋新能源开发等新兴产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将来更应该大力发展此类技术密集型的涉海产业,同时积极参与深海远海资源的开发。
海洋再生能源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保、新兴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包括船舶装备)、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文化产业、中高端海洋旅游业……陈鹰教授将这些都归结为“海洋新兴产业”。他相信,有科技支撑的“海上浙江”能成为“科学用海”的先行者之一。
“为了更好地规划‘海上浙江’的蓝图,”杨卫军教授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成立相应的研究智囊团,由事关海洋领域方方面面的专家共同参与。他说,建设“海上浙江”不缺技术也不缺智力,重在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