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同样有不少类似的电影聚会,参加者以白领较多。几家媒体也有这样的电影聚会,所选择的影片口味会更大众一些,常常还能请来名人烘托人气。
电影学博士出身的苏七七老师说,她也曾去外文书店菲比咖啡店参加过“天堂观影会”观影活动。那里会选择一些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电影给大家看,放映一些跟电影院不同类型的片子,但不会太抽象太先锋,普通的观众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有时也放映一些比较先锋的短片或者电影,是针对文艺人群的小众文艺片。这两项活动各自有序进行,大家都能各取所需地享受电影的魅力。
她说,这十来年前,各个城市的集体观影活动都还处于兴奋期,但参加者的心态有所变化。以前,碟片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尤其是文艺碟片更加难找,大家会为了看一部电影从各地聚集到一起来欣赏。现在,在各个城市都有类似的圈子活动,但大家聚集到一起观影并不是为了碟片资源,而是参与一种小众的圈子文化,在圈子的活动中获得身份认同感。
苏七七讲到这样的圈子有很多,在上海、北京尤其盛大,音乐和电影的圈子是发展最快的文化群体。独立音乐圈、艺术电影圈,都是对美好艺术的一种热爱和向往,圈子内部的交流活动以及圈子和圈子之间的交流活动花样频出,各种各样特色明显的电影圈子不断地发展起来,成为城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包括放映手段的简化,网络的易于联系等等,这种圈子的形成要比以前容易得多。这不,陶涛在参加了几次这样的电影聚会后,出于对片目的不同意见,马上在“豆瓣”上发帖,开始自己的每周观影会。第一次就来了近30位观众。这使得他信心大增,决心把观影会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