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中
· 统一执法思想 服务转型升级
· 邵华摄影集《祖国颂》首发式在京举行
· 杭州下城区特色产业引资近150亿元
· 浙江“农业版图”活力四射
· “春泥”护花,
播种希望在田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春泥”护花,
播种希望在田野

——我省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纪事

本报记者 袁艳
  日前,浦江县“流动少年宫”“搬”到了下薛宅村。探戈、伦巴、演唱、器乐表演……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山区里的孩子大开眼界,连声叫好。

  在浙江1200万名未成年人中,60%以上生活在农村,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容不得缺位,他们的成长同样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一项着力改善农村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现状,满足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春泥计划”已在全省农村展开。

  今年,省委将“春泥计划”写入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目前,全省有27个县已经启动“春泥计划”,在2至3年内,这项惠及农村孩子的民心工程将全面推开。

  村里建了“儿童俱乐部”

  ——农村孩子有了活动乐园

  “俱乐部”这个名词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曾是个新鲜词。两年前,全省第一家农村“儿童俱乐部”在开化县音坑乡姚家村诞生。村里专门为孩子腾出活动场所,购置电视机、篮球、排球、象棋、图书,还组织了30多名志愿者在俱乐部轮流值班,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开展道德教育等活动,让这些远离城市的孩子同样有自己的乐园。

  家住姚家村的姚泽宏曾是村民眼中的“小麻烦”,自从他喜欢上村里的“儿童俱乐部”后,变得乐于助人、遵守纪律,现在小姚还成了学校大队部委员。

  目前,开化县18个乡镇都已建成“儿童俱乐部”。县财政每年还安排不低于50万元的资金,用于资助农村建设“儿童俱乐部”,并为每一个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孩子购买了意外保险。像这样的农村“儿童俱乐部”,全省已有500多个。

  各地农村还加强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将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改造成适合未成年人的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

  江山市白沙村的村务公开栏里多了一个“春泥长廊”,将文明礼仪、好人好事、科普知识、安全知识等“搬上墙”,方便孩子学习。江山各试点村已建起了一批“春泥活动中心”、“春泥辅导中心”、“春泥宣传长廊”等未成年人德育阵地。

  这些专门为农村未成年人开辟的活动场所,现在已成为我省农村孩子游玩的乐园、道德教育的基地和爱心互动的平台。

  少年宫“流动”到家门口

  ——让农村孩子共享精神食粮

  童话剧《白雪公主》、《阿拉丁和神灯》、人偶剧《老猪和小猪》、现代青春京剧《告别迷茫》、红色经典剧目《红色浪漫》……这些过去农村孩子很少有机会观赏的“文化大餐”,现在在农家门口就能看到。 

  去年以来,我省以百场“流动少年宫”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项目为推广平台,利用农村“千镇万村种文化”、“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载体,创新农村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

  在全省各地,一个个富有地方特色、贴近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活动,让农村的孩子们同享文化的阳光,感受道德的力量,实践文明新风尚。今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全省30多所高等院校的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发起“让山村孩子离奥运更近”的服务活动,为农村孩子送去体育器材,组织农村孩子举办乡村趣味体育运动会。青田县方山乡请来了参加今年抗击冰雪灾害的武警战士和供电抢修工人,为孩子们讲述抗雪救灾中的动人故事。浦江县曹街村组织孩子们开展“改革开放30年,喜看家乡新面貌”社会调查活动。江山淤头镇通过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小雷锋、小艺人、小环保、小孝星、小勤俭”等评比活动,通过身边典型,带动农村孩子做好事、增技能、尊长辈、重节约。

  今年,我省还将继续选送优秀电影和儿童剧进村入校,计划农村孩子每年能看上4场电影。

  “代理家长”呵护“留守儿童”

  ——让农村孩子感受更多的爱

  仙居县溪港乡栗树坑村的央央小朋友逢人总爱介绍自己的“爱心妈妈”曹国亮。央央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邻村的乡中心学校教师曹国亮得知后,主动与她结对,当起了“代理妈妈”,曹妈妈特别关心小央央的学习和生活,还经常买食品给她补充营养。

  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时代的孤儿”。去年,我省启动了“万名代理家长结对留守儿童”的爱心活动,组织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做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现在,越来越多热心的浙江人加入到这项爱心活动中,截至目前,全省约有2.4万名农村留守儿童有了“代理家长”。在与“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的相处中,留守儿童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呵护。

  全省各地还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多种途径关爱留守儿童。宁波市举办“百万宝贝手拉手、请让我来帮助你”为主题的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嘉兴市开设了“留守儿童信箱”,该市每位留守儿童手中都有一张“爱心联系卡”,有什么烦心事、伤心事都可以打电话或写信和阿姨们说说;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在8个乡镇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纷纷将关爱传递给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孩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春泥”护花,
播种希望在田野
本报记者 袁艳 2008-11-3 48256F32002924A6482574F30051A298[A1-袁艳≈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