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中
· 统一执法思想 服务转型升级
· 邵华摄影集《祖国颂》首发式在京举行
· 杭州下城区特色产业引资近150亿元
· 浙江“农业版图”活力四射
· “春泥”护花,
播种希望在田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主体发育迅速,农业科技进步提速,农业服务不断完善,户均耕地不到全国平均1/3的浙江,造就了12个“单打冠军”
浙江“农业版图”活力四射
本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厉宝仙
  茶叶产值占全国的30%,产值、出口居全国第一;鲜香菇出口额占全国39%,居全国第一;花卉苗木产业面积全国第一;蜂产品出口全国第一;蚕茧加工出口全国第一……浙江农业造就了12个全国“单打冠军”。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浙江人多地少,户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之一,属于典型的“耕地资源短缺型”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不断优化农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化主体的农业投入机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飞猛进,活力四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八成农业产值来自主导产业

  活力,来自结构优化。

  从蔬菜优势产区到高山特色蔬菜产区,从杨梅产区到柑橘产区,从食用菌产区到竹子产区……在浙江“农业版图”上,一块块特色鲜明,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区块正在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上世纪80年代,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转变;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单一的追求高产转向高产优质并重;世纪之交,由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向更加注重效益和品质。

  2006年,我省确立了粮油、远洋渔业为战略性产业;蔬菜、茶叶、果品等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休闲观光农业、观赏渔业、森林旅游等为新兴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以进一步推进我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再上新台阶。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去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9%,亩均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累计吸纳就业人数1300多万人。

  新型主体发育迅速,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3223个

  活力,来自新型主体。

  温岭的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新昌县兔业合作社、浙江海通……在浙江,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如今已让人耳熟能详。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农业生产经营除农民外别无其他主体,农民也局限于务农,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我省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不断发育壮大。

  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省共有加工型龙头企业543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88家,农业专业大户19.2万户,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新型主体的壮大加速了土地流转,带动了更多农户。据统计,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1/4, 领先全国。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去年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806万户(包括省外农户),直接建立或联结基地1982万亩(不包括专业大户)。

  新型主体让农业经营效益提高,农民得到的实惠增加。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户均增收800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省现有3000多家外向型龙头企业,2007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达到72.3亿美元。他们在省外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1400多万亩,相当于在省外境外开发再造了一个“浙江农业”。    

  农业科技进步提速,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0%

  活力,来自农技创新。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然而原有的农技推广体制,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导致线断、网破、人散,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近3年来,省政府连续下发了4个文件,分别作出了改革基层农技体系、建立首席专家责任农技制度、整合县以上农技推广资源等重大决策。目前,各地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基本到位,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基本建立。据统计,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农技推广机构3440个,在编农技人员21894人,有力提升了农技推广地位,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

  此外,我省还建立了层次高、门类齐的科研机构。目前,全省共有各级涉农科研院所30家,设有作物育种、生物技术、土壤环境等19个学科,已基本建成了一个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省、市、县、乡四级科技机构组成的农业科技体系。

  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加快了科技研发及推广速度。目前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品种,大部分由本省科研单位自主育成或引进。今年省农业厅发布的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40个作物主导品种,由本省科研单位育成或引进的39个,其中直接育成28个,占70%。目前我省已有50多个技术领域研发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或部分领先水平,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56%、45%、85%。    

  农业服务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全省

  活力,来自服务到位。

  随时登录浙江农民信箱网站(www.zjnm.cn),你都可以通过它买卖农产品,了解农业政策信息、市场价格和气象消息,甚至获得农技服务。“浙江农民信箱工程”自2005年9月实施以来,农民信箱实名用户已达200万。去年,通过农民信箱联系洽谈交易额 14.9亿元。

  农民信箱只是农业服务的载体之一。目前,我省形成了政府、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相互协作、上下联动,基本覆盖全省的服务体系。

  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营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金融保险服务平台获得各项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涌现出大批主营农产品收购和生产资料供应农业企业,使农户产前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后销售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

  另外,我省已经成立了274家农机合作社、294家植保合作社和434家粮食生产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对内实行免费服务、对外实行有偿服务,有效提高了一家一户农户经营组织化程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浙江“农业版图”活力四射 本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厉宝仙 2008-11-3 48256F32002924A6482574F30046C05A[A1-杨军雄≈B1-陈志农] 2